乡镇2011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xx镇党委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组织部2011年农组工要点,结合我镇实际,扎实做好各项农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争创先优活动。
镇党委在认真开展创先优活动以来,全镇参加活动的党组织有43个(总支、支部),参加活动的党员有811人,参与“承诺、评诺”的党组织有43个,党员788人。
在活动中,镇党委紧紧围绕“党员带头致富,群众共创和谐”的主题,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我参与、我承诺、我奉献”为主线,紧扣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要求。紧密结合本村(居)、本单位实际,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发展。镇党委把公开承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细部署,严要求,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员争当优秀、共创先进意识进一步增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做好“难点村”治理和阳光村务工作
做好“难点村”治理。 自确定松泉村为xx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以来, 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手对该村的治理,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向“难点村”派出工作组、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发展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等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行“阳光村务”工程。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阳光村务”目标,结合全县进行“三资”清查的契机,积极采取措施,创新管理载体,大力推行村务公开“五化”制度(一是公开内容明细化;二是公开形式多样化;三是公开程序规范化;四是公开时间统一化;五是公开管理制度化),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村里大事村民说了算,群众的事情,自己定、自己议、自己干。如松泉村、东口村的村组道路建设、吴畈村的东干渠改造工程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三、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我们把班子的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农组工作龙头来抓。
加强班子建设。在党委自身建设上,按照建一个好班子,带一支好队伍,理出一条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保持一种好作风,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格局的标准要求,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范了党委与人大、政府的关系,增强了班子团结协作,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确保三个突破的工作目标。即:确保社会稳定,突破计划生育工作、突破招商引资工作、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集镇建设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和组织保证。在村班子建设上,我镇采取典型引导、末位整顿、分类指导、整体推动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落实制度强化责任。加大对村级干部的评议考核力度,重点工作重点考核,落实相关责任制,兑现到人。二是坚持末位整顿。对重点工作未落实的村,实行月调度制度。对调度村采取主要领导包挂,得力干部包抓,重点部门帮扶等措施进行重点改进。三是加大村干的培训。以县调学为契机,注重对村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同时组织计生专抓书记、计生主任外出学习,提高他们工作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管理,严肃干部纪律,制定了一系列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如:签到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财经制度、双休日值班制度、联系点制度、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杜绝干部“走读、赌博、吃喝”三风,加大了对干部的考核力度,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宗旨意识,打造了一支组织靠得住,群众
乡镇2011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本文2011-11-21 13:09:25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