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石化公司基层建设工作推动会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1-11-21浏览:2094下载191次收藏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学习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推动会,主要是对近年来基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学习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刚才,超英同志宣读了《大港石化公司“学习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基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总体要求,这是公司党委和公司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的重要决定,各级组织和干部员工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部分  基层建设工作总体回顾  

2010年重组改制以来,公司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加工手段日趋完善,装置结构逐步优化,竞争实力不断增强,500万吨/年加工能力即将达产,正在向着建设千万吨级炼化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基层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公司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前后,公司生产经营如履薄冰、举步艰难,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危险境地,人心浮动、队伍不稳、消极情绪蔓延。稳定队伍、树立信心、赢得发展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面对严峻局面,我们一是通过深入剖析内在问题、发展优势和宏观形势,使广大员工既正视企业面临的困难局面,又看到公司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迅速统一了员工思想,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二是通过积极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和“转观念、上水平、促发展”等主题活动,加强形势任务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了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振兴企业的使命感,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全员的共同追求;三是提出了“先做好、再做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做精做细、做好做强”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炼化基地的宏伟目标,明确了三步走的实施步骤,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拼搏的激情和创业的豪情。公司上下自觉融入了艰苦奋斗、共谋发展的进程之中,扭转了人才流失严重等不利态势,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为公司扭亏脱困、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优化并严格党支部书记任职条件,积极推行党政交叉任职和“一岗双责”,促进了党政干部换位思考和工作融合。严把组织发展关,7年来发展新党员159人,党员总数达到782名,其中在职党员601名,在职员工党员比例从20%提高到26.6%,党员班组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涵盖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四个方面的党建目标管理体系,软管理变为硬考核,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党的思想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上级组织要求,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得到锤炼,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大幅提高,先进性标准基本确立。期间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472条,查找整改问题8类37个,群众满意度达到99.05%。加强日常学习,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常年坚持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培训,保证学习效果。三是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积极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闪光点教育、情绪疏导法、班车上讲形势等富有成效、各具特色的新思路、新方法,涌现出了第一联合车间“学习型”、南疆油库和化验车间“服务型”、第三联合车间“高效型”等特色党支部。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的积极性,建立了160个党员模范责任区,实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三、班子和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干部员工素质不断增强。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先后进行了两次组织机构调整,将原来的21个机关部室、33个基层单位整合为11个机关处室、4个直属单位和17个基层单位,中层干部职数从162名降至114名,一批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群众信任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机构设置、班子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狠抓领导干部培训,干部素质和班子整体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着眼千万吨炼油基地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按照“一职一备”的原则,通过基层推荐、组织考核、素质培训和岗位锻炼,初步形成了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两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为主体的管理人才队伍,以股份公司专家、公司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技能专家、通岗操作员、全能操作员为龙头的操作技能人才队伍,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习型企业建设初具规模,全员素质明显提升。2011年,公司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学习型企业,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建立了岗位培训、脱产培训、网络培训以及自主培训等学习机制。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举办研究生班、本科班、专科班5个,选送40名同志到国内外脱产学习,31名同志取得硕士学位,189名同志取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员工知识结构明显改善;聘请有关专家举办各类培训50期,培训3210人次;内部培训228期,培训14800人次。同时,坚持举办员工技能竞赛和青工技术节,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2011年在股份公司首次炼油装置操作知识抽查测试中,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公司清洁生产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先进安全环保理念基本确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和“事故可以避免、遵章确保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明确了“追求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了管理、执行和监督责任主体,建立了从总经理到车间主任、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从安全处长到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员的技术支撑体系,从安全总监到安全监督、安全监督员的安全监督体系,实现了监管分离、异体监督。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指令书和合同,健全完善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实行安全计分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环保硬件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开展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削减工作,辨识重大危险源14个,一般危险源1126个,重要环境敏感因素24个,一般环境因素260个,落实治理资金3.8亿元,治理重点安全环保隐患22个,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自行开发炼化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建设qbr碱渣处理装置、催化剂磁分离及处理装置,减排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与2001年相比,外排污水从254.9万吨降至2006年的52.42万吨,下降79%;外排cod 从213.2吨降至51.11吨,下降76%;外排so2从2200吨降至1150吨,下降47.7%;异味扰民基本杜绝,噪声全部达标排放,居民投诉从78起降至0起。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应急指挥和应急通讯保障系统,并与区域消防队、周边企业、社区建立了从预警、接警到救援、恢复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全面安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废水、废液、废气和噪声在线监控系统,部分关键和重要部位实现了视频监控,安全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狠抓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练,正式发布《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了覆盖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方面的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公司级应急演练7次,车间级应急演练252次,事故应对和次生事故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公司保持了连续19年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良好局面,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环境友好企业。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强化,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覆盖各个方面的生产受控体系,编制新版操作规程31套,操作卡片7类274套1250张,检维修作业规程376本,配备班组运行工程师(技师)28名,五班两倒一培训试点作业,“四有一卡”顺利推行,各项操作实现了有指令、有规程、有确认、有监控、卡片化,运行水平位居板块前列。其中公用工程系统操作规程作为样板在26家炼油企业全面推广。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投资19.67亿元,新建和改造装置28套次,关停低效高耗装置7套,加工手段日益完善,生产流程逐步优化,加工能力从250万吨/年提升至500万吨/年。加强工艺基础管理,强化工艺分析和平稳率考核,操作平稳率达到99%,积极推进五大平衡和五大攻关,一批工艺技术瓶颈问题得到解决,装置达标和专业达标顺利实现,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提高:与2010年相比,轻质油收率从57.3%提高到71.33%,提高24.5%;加工损失率从1.49%降至0.87%,下降41.6%;单位能量因数耗能从14.01 kg标油/吨•因数降至11.92kg标油/吨•因数,下降14.92%;新鲜水单耗从2.04吨/吨降至0.78吨/吨,下降61.8%;板块吨油利润排名从第18位上升到第4位。机动设备实现稳定运转、受控运行。制修订设备管理制度55项,规范了设备的使用、润滑、维护和修理,积极开展红旗设备和设备创完好活动,实行大机组特护管理,设备实现稳定运转。加强四新技术引进,实施电气系统改造、烟机控制系统改造、机泵变频改造等项目,积极引进动态监测、状态检测、在线腐蚀检测和故障远程诊断等技术,长周期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运行实现平稳高效。牢固树立大物料平衡概念,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和调度指令组织生产;加强产供销衔接,积极落实原油资源,科学确定掺炼比例,加强市场调研和各装置产品组分分析,优化生产和调合方案,保证市场供应和后路畅通。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装置新建、改造dcs系统10套,投用原油罐区等plc控制系统3套,建成催化装置先进控制系统,投用生产实时数据库、数据安全系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装置自控水平,装置离线调优初步实现。  

六、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企业管理基础全面加强。三个管理体系实现有效运行。实现了qhse管理体系三标一体化认证,顺利通过复评认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受控体系基本建立,积极作用初步显现,生产基本实现受控运行;内控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建立涵盖14大类一级业务流程、90项末级子流程、182个关键控制点的业务体系,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瞄准管理薄弱环节和重点方面,加强各项制度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包括200余项制度的完整体系,做到了事事有规范、有程序、有标准。“四有工作法”全面推行。实现了公司、部门、岗位三级工作的计划、督办、考核、总结网上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弥补了工作不善于计划、不善于总结的不足,实现了管理行为受控。良好的工作作风正在形成,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从严治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先后除名8人,开除11人,留厂察看2人,起到了刹歪风、树正气的良好作用。通过严格计量管理、电子监控、地泵房人员轮换、禁止外来司机入厂等措施,实现了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出厂的全过程有效监控,有效遏制了油品流失。对外狠抓综合治理,彻底清理厂区周边40多家小化工厂,拆除各种违章建筑近200间,清理占地6万多平方米,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消除了生产经营干扰和安全环保的威胁因素。  

七、基层条件逐步改善,和谐企业建设初见成效。深刻理解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确立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基本思路,企业与员工成为和谐企业建设的共同参与者和受益者。狠抓基层环境建设,投资1500万元,绿化、硬化道路、地面17.98万平方米,修缮生产、办公、休息场所5.6万平方米,配备更新空调297台,特别是斥巨资修建职工餐厅,实行就餐补贴,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关心员工健康从员工健康时抓起,过去三年健康查体789人次、职业病查体4123人次、女工体检2555人次。常年坚持“八必访”和慰问活动,加大困难员工的帮扶力度,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铁人三项、布贴画、摄影、合唱等文体项目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了企业形象。积极参与和谐油区建设,关注和推动员工关心的住房、医疗、社区等条件改善。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积极进行政策宣讲和解疑释惑工作,将矛盾发现并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了大局稳定和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一是基层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集中表现在对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往往一般性号召多、具体措施少,缺乏整体规划。各单位工作开展不均衡,基础管理参差不齐,个别单位主动性较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停留在一般化状态。二是企业执行力仍有待提高。个别干部员工抓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规章制度执行上走捷径、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三违”行为屡禁不止,导致安全生产压力依然巨大,工作中“低老坏”现象有所抬头。三是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需求。不同层面员工的基本功素质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已然成为建设和管理千万吨级炼化企业的首要瓶颈问题。四是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改善。思想教育还不能及时跟上改革发展形势,重点不突出,工作方法创新不足,特别是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优良传统教育上有所退步,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还有欠缺,时松时紧,好的做法经验没有制度化、经常化。五是生产尚未达到完全受控状态。虽然近年来安全生产形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石化公司基层建设工作推动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