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卫生局2011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1-11-20浏览:2808下载220次收藏

      我市的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市民就医需求为目标,强化服务,大胆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作总结,并提出2012年工作计划。

一、201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强协调,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成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工程总投资9000余万元,新增床位400多张,2011年4月22日举行了工程落成庆典,大楼已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行。

二是市中医院、疾控中心、妇保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疾控中心业务楼、实验楼,妇保中心综合楼,中医院供应中心、食堂进入地上二层施工;中医院正进行门诊楼、住院楼地下室底板浇筑,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中医院供应中心、疾控中心实验楼今年11月底可封顶断水;疾控中心行政楼、妇保中心综合楼12月底有望封顶断水;中医院门诊楼、住院楼2012年4月底封顶断水。

三是昆钢医院改扩建进展顺利,门诊楼a区、b区、c区正进行地上三层施工,累计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

四是八街卫生院异地新建,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选址,正进行规划设计方案。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围绕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医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 进一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市级公立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已从2010年2月25日起10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与昆明市遴选的药品配送企业签订药品购销合同,做到集中网上招标采购,由遴选企业统一配送。

2. 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一是稳定巩固参合率,2011年,参合群众108,123人,参合率99.8%。自6月1日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150元提高到230元;xx市级、昆明市级和省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55%、40%、35%;报销封顶线从4万元提高到5万元。二是顺利完成新农合管理职能移交, 7月28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正式由卫生局移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 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政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1年,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了25元。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覆盖全市。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0万余人;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1.1%,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0.7%;继续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孕产妇建卡率99.89%,系统管理率95.7%;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指导,高血压规范管理9186人,糖尿病规范管理2245人;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1000人。

4. 进一步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全市民营医疗机构资产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9月,昆明鼎力医院建成投入营运。

5.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人民医院从5月份开始在全院推行电子病历,下步将推进电子挂号和“一卡通”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结算工作,市级医院正陆续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目前已有老年性白内障、急性胰腺炎、急性脑出血、输尿管下段结石、急性单纯阑尾炎、腹股沟斜疝、急性心梗等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市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控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1. 切实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严防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流行。认真落实重大疾病、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严格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网格化管理,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坚持“预防为主”,落实预防和防治措施,切实保障全市公共卫生安全,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鼠疫、霍乱、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实现我市无重大传染病流行发生。2011年1—10月全市常住人口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93例,发病率为230.99/十万,死亡率为1.67/十万;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502例,发病率为500.64/十万。巩固和提高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共计接种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喂服脊灰糖丸等一类疫苗81280人次。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认真抓好国家级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完成问卷调查登记2853人,肠镜检查1323例。加强饮水卫生工作,定期对自来水厂水质进行检测,定点定时对农村井饮水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达标。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继续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报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24小时值班,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100%。强化应急队伍建设,调整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员、专家队伍。组织开展了昆明市第四届运动会医疗救护、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等综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预警、报告、处置水平进一步提升。

2. 努力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以实施“降消”项目为核心,认真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干预措施,努力控制“两个死亡率”。至2011年10月,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8.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0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3%。落实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政策, 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全市本地农业户籍产妇869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784人,补助覆盖率90.22%,补助费用32.69万元。深入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2011年1-9月,免费婚检率达99.74%。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临床治疗和母婴阻断能力,完成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331人,其中孕期检测2056人,产时检测275人。

3. 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同配合,强化措施,为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举办村组干部防艾知识、政策培训15期1528人;外出劳务输出人员培训15期1005人;中小学、幼儿园及民办学校骨干教师培训30人;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宾馆、酒店等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108人;餐馆、桑拿等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培训7期315人;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培训13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院防疫人员感染者随访管理培训7期150人;基层卫生人员艾滋病基础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139人。同时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发放防艾宣传资料7万余份。

二是落实监测、检测、干预和防治措施,提高防控能力。建立自愿咨询检测点,完善艾滋病检测网络。截止10月底,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愿咨询检测535人;结婚登记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愿咨询4129人,自愿检测4095人。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一年来,新报告本地感染者/病人告之104人,告知率100%;累计报告的感染者/病人随访649人,随访率96.87%。加强行为干预,公共场所和营业性娱乐场所100%免费摆放安全套,免费发放安全套111702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卫生局2011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