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法委2007-2011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2007年以来,区委政法委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十七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区政法稳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服务发展大局,夯实基层基础,探索思路举措,推进管理创新,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五年来,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是全市刑事发案最低的县市区之一;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年涉法涉诉案件实现中央政法委零通报的县市区;未发生一起造成较大恶劣影响的群体性事件,黑社会性质犯罪始终保持零发案记录;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07、09年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荣誉称号。
一、始终把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全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全区政法系统始终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还是在包帮企业发展、完成重大疑难任务等方面,政法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区检察院推行了重大项目专项预防特派员制度,对工程建设的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程监督检查,保障了工程项目安全运行;区法院组成由班子成员牵头的服务小分队,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筹建、投产、经营全过程、不间断、一体化服务;区司法局组建了法律服务工作团,全面参与夹河岛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承担土地丈量、附着物清点、法律宣传等任务,力促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区公安分局广泛开展“十百千万”工程、“百名政法干警牵手千家企业”等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函等形式,查摆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治安管理方面的漏洞;区检察院不断加大对影响企业发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查办和批捕起诉涉企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刑事案件,切实为企业发展“查体强身”;区法院扎实推行法官“五进”主题活动,建立重点企业信息档案,实行定人、定点、定期联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涉法难题。三是参与全区核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两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安全保卫工作,保障了选举的平稳有序进行;牵头做好“两会”、“建党90周年”、国庆等敏感节庆期间赴北京等地值班事宜,确保了关键时刻不出任何问题;发挥不惧疲劳、连续奋战的奉献精神,全力维护好“创城”攻坚阶段的社会文明秩序,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多次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赏。
二、始终把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作为政法工作的立足点,全力打造城乡基层平安建设坚强载体
做好稳定工作关键在抓基层、打基础。五年来,全区政法战线始终将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打牢基层工作平台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打造了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城区,投资5000余万元的法院审判综合楼已进入内部装修和配套物资装备建设阶段;投资860万元对公安所有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场所进行了扩建、改建;投资40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天网”1-3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区治安卡口的无缝覆盖,等等。在农村,不断深化和完善镇村综治联动区建设,重点推行“强村带动式”、“村企联动式”、“村校互动式”三种模式,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平安联保的综治联动区9处,安装技防监控探头500多个,覆盖100多个村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监控区域已占到城区以外总面积的60%以上。二是组建了全覆盖的综治维稳组织。在镇街,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6处综治维稳中心,将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治安巡逻、安置帮教等全部职能纳入其中,目前4处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已通过全市一类标准验收。在村居,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投资200余万元,重点推进了融治保、调解、巡防、普法帮教、重点人口管理、群众工作“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区村居达标率已达到80%以上,共新建或改造技防村居90余个,筑牢了基层综治工作“第一道防线”。三是推行了流动性的便民服务平台。为了更加便捷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投资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由流动警务室、流动车管所、民生警务直通车组成的“民生警务动车组”。每周至少2次深入村居、企业、学校,为群众提供户籍业务、出入境业务等生活细节服务,车管业务、违法处理等交通管理服务,以及报警求助、巡查堵控等安全防范服务,实现在流动中为群众排忧解难、管理社会和打击犯罪,构筑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覆盖城市农村的动态管理新格局,受到基层百姓的广泛欢迎。
三、始终把信访维稳、矛盾调处作为政法工作的关键点,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社会矛盾化解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五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信访稳定工作常态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工作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探索做好信访稳定和矛盾化解工作的好思路、好举措,切实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一线。一是信访稳定以预防为先。完善了组织保障、矛盾排查、风险评估、快速处置和考核奖惩五项常态机制,使信访干部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疲于应对转变为从容处置;建立健全了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考核办法及风险估算、民主集中、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区镇领导包案等制度措施,95%以上的初信初访案件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老案积案处结率和结服率显著提升。二是人民调解以实用为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实行调解员等级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镇街、村居调解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倡树适合、管用、有效的矛盾调处新理念,鼓励各镇街探索各具特色的矛盾调处机制举措,高疃镇的“村情民事听证会”工作机制,门楼镇的“阳光调解”模式,张格庄镇的“三调联动”信息一体化工作,在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三是专业调处以规范为要。由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联合组建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辖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个职能科室,专门聘请了2名具有较高法律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担任调解员,具体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树立了全市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新标尺”。据统计,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3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四、始终把打击犯罪、集中整治作为政法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我们确立了“打造全国最安全市区”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经常性组织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专项行动,坚持对治安重点部位和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保持了治安形势的持续稳定,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防范举措上出亮点。将武警纳入xx街面巡防,建立常态化武装联勤机制;实施“警灯闪烁”工程,所有警车上路即巡逻模式,确保每天压在路面的警力超过300名、警车近50部;推行“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1+x”社区警务工作机制,推动社区警务由单打独斗向多警种合成作战转变;对社区保安、物业保安、企业保安、行业保安进行整编,构筑起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治安防控工作新格局。二是打击犯罪上见
一、始终把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全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全区政法系统始终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还是在包帮企业发展、完成重大疑难任务等方面,政法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区检察院推行了重大项目专项预防特派员制度,对工程建设的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程监督检查,保障了工程项目安全运行;区法院组成由班子成员牵头的服务小分队,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筹建、投产、经营全过程、不间断、一体化服务;区司法局组建了法律服务工作团,全面参与夹河岛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承担土地丈量、附着物清点、法律宣传等任务,力促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区公安分局广泛开展“十百千万”工程、“百名政法干警牵手千家企业”等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函等形式,查摆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治安管理方面的漏洞;区检察院不断加大对影响企业发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查办和批捕起诉涉企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刑事案件,切实为企业发展“查体强身”;区法院扎实推行法官“五进”主题活动,建立重点企业信息档案,实行定人、定点、定期联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涉法难题。三是参与全区核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两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安全保卫工作,保障了选举的平稳有序进行;牵头做好“两会”、“建党90周年”、国庆等敏感节庆期间赴北京等地值班事宜,确保了关键时刻不出任何问题;发挥不惧疲劳、连续奋战的奉献精神,全力维护好“创城”攻坚阶段的社会文明秩序,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多次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赏。
二、始终把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作为政法工作的立足点,全力打造城乡基层平安建设坚强载体
做好稳定工作关键在抓基层、打基础。五年来,全区政法战线始终将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打牢基层工作平台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打造了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城区,投资5000余万元的法院审判综合楼已进入内部装修和配套物资装备建设阶段;投资860万元对公安所有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场所进行了扩建、改建;投资40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天网”1-3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区治安卡口的无缝覆盖,等等。在农村,不断深化和完善镇村综治联动区建设,重点推行“强村带动式”、“村企联动式”、“村校互动式”三种模式,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平安联保的综治联动区9处,安装技防监控探头500多个,覆盖100多个村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监控区域已占到城区以外总面积的60%以上。二是组建了全覆盖的综治维稳组织。在镇街,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6处综治维稳中心,将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治安巡逻、安置帮教等全部职能纳入其中,目前4处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已通过全市一类标准验收。在村居,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投资200余万元,重点推进了融治保、调解、巡防、普法帮教、重点人口管理、群众工作“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区村居达标率已达到80%以上,共新建或改造技防村居90余个,筑牢了基层综治工作“第一道防线”。三是推行了流动性的便民服务平台。为了更加便捷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投资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由流动警务室、流动车管所、民生警务直通车组成的“民生警务动车组”。每周至少2次深入村居、企业、学校,为群众提供户籍业务、出入境业务等生活细节服务,车管业务、违法处理等交通管理服务,以及报警求助、巡查堵控等安全防范服务,实现在流动中为群众排忧解难、管理社会和打击犯罪,构筑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覆盖城市农村的动态管理新格局,受到基层百姓的广泛欢迎。
三、始终把信访维稳、矛盾调处作为政法工作的关键点,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社会矛盾化解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五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信访稳定工作常态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工作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探索做好信访稳定和矛盾化解工作的好思路、好举措,切实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一线。一是信访稳定以预防为先。完善了组织保障、矛盾排查、风险评估、快速处置和考核奖惩五项常态机制,使信访干部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疲于应对转变为从容处置;建立健全了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考核办法及风险估算、民主集中、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区镇领导包案等制度措施,95%以上的初信初访案件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老案积案处结率和结服率显著提升。二是人民调解以实用为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实行调解员等级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镇街、村居调解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倡树适合、管用、有效的矛盾调处新理念,鼓励各镇街探索各具特色的矛盾调处机制举措,高疃镇的“村情民事听证会”工作机制,门楼镇的“阳光调解”模式,张格庄镇的“三调联动”信息一体化工作,在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三是专业调处以规范为要。由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联合组建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辖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个职能科室,专门聘请了2名具有较高法律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担任调解员,具体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树立了全市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新标尺”。据统计,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3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四、始终把打击犯罪、集中整治作为政法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我们确立了“打造全国最安全市区”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经常性组织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专项行动,坚持对治安重点部位和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保持了治安形势的持续稳定,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防范举措上出亮点。将武警纳入xx街面巡防,建立常态化武装联勤机制;实施“警灯闪烁”工程,所有警车上路即巡逻模式,确保每天压在路面的警力超过300名、警车近50部;推行“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1+x”社区警务工作机制,推动社区警务由单打独斗向多警种合成作战转变;对社区保安、物业保安、企业保安、行业保安进行整编,构筑起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治安防控工作新格局。二是打击犯罪上见
区政法委2007-2011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点击下载
本文2011-11-18 06:56:34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887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