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街道工作总结
一、以深入推进基层“三大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整合职能为重点,调整街道内设机构和工作机构,将社区管理科调整为社区建设科,将政务服务街道分中心更名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将街道办事处所属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社会组织指导中心,完成“三科、两办、两中心、一所、一大队”编制,进行相应职能调整,并按照人随事走得原则,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整。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增强街道工作的执行力、协作性。深化社区治理机制,健全社区自治运行机制,积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引导,努力增强社区的自治功能。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实行街道备案制,对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备案门槛,通过宣传发动,孵化培育,广泛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社会组织。街道积极整合辖区资源,积极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协同参与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基层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切实落实改善民生措施,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我街道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以服务民生为本,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大力推进养老助残服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快速行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多元服务”的原则,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残疾人,开展社会化服务。我们结合辖区实际,克服基础条件不足的困难,整合资源,建成了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3个社区养老助残关爱站,形成了以街道老龄工作中心和社区老龄工作站为工作平台,以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和社区养老助残关爱站为服务平台的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站),虽然面积不大,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把关爱和服务带给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服务内容上,提供便民家政、老年用餐、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残疾人专项等7个方面的服务。在服务方式上,采用关爱中心(站)提供需求平台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社区服务队提供帮扶服务,志愿者提供义务服务。建立工作管理制度,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券发放使用管理,养老服务热线值守和服务。选定了13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辖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3481人,残疾人142人。现已进行申领服务券的有3044人,其中60岁以上困难老人61人、70-79岁老人2126人、80-89岁老人857人,共发放服务券1268210元。发动辖区5家单位,参与养老公益服务活动。截止目前统计,通过街道关爱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300人次;为2965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2300人次;每周公益服务活动,共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2次,为老人提供义务服务220人次。居家养老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被选为成都市养老工作现场会参观点位。
(二)大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以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工作为载体,建立一户一档居民家庭就业档案,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以创建成都市劳动关系和谐街道为载体,强化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为契机,积极宣传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扩大覆盖面。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摸岗行动,今年共开发岗位400余个。按照实名制动态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六本帐”,实现了“六个清”,并每月进行回访,及时将就业失业人员信息进行网络更新,特别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帮一”的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结合2010年“激情创业在锦江—创业之星”活动,在辖区内树立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创业典型,并为辖区经华南路进行了“创业示范街”授牌。按要求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动态管理,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政策;强化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截止目前统计,1-10月,实现就业1200人,再就业率达94.5%,其中困难人员273人,已全部就业;公共职介为1067名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介,免费职介成功率达35%以上;招用人员简章备案185户、录用人员简章备案86户;提供用工信息695条;新增公益性岗位21个;创业培训25人,青年见习学员10人;农民工培训418人其中在岗培训187人,技能培训231人;发放培训卷650张;劳务外派人数2人;辖区内300余户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社保参保率高于97%。
(三)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全面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截止目前统计,1—10月,为170户252人发放低保金778175元;发放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金10人次11860.1元;办理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助50户,发放金额48000元;办理残疾人证53份;申请紧急救助1人,发放金额6000元;实现社区就业8人;申报残疾人机动轮椅燃油补贴14人,发放补贴2800元;办理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自强助学金”9人;办理城镇居民意外保险267人;录入省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平台355人;新增住房租赁补贴目标数13户,现已完成16户,年审享受住房保障112户,办理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86户,申请购买限价房25户,申请实物配租17户。
(四)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对流动人口进行 “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 截至目前,辖区总人口数46787人,流动人口2397人,街道财政投入计生费用98368元。辖区婴儿出生共15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已完成“三结合”新增户5户,“三结合”联系户5户,“三结合”帮带户10户,流动人口“新市民春晓行动”户4户;流动人口登记率85%,综合服务率90%;低保人员符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政策19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兑现率100%。
三、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提升辖区环境和精神文明面貌
(一)以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区为载体,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责任唯一原则实施网格管理,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提升常态管理绩效。强化执法整治,规范辖区市容秩序。按照责任唯一原则实施网格管理,明确责任,细化管理。会同城管、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辖区内出摊占道、跨门经营、沿街兜售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出动人员17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810余次,劝导、清理流动商贩2100余次,取缔乱摆摊点1650余处,收缴违章占道物品5车;共拆除违规户外广告20余个,规范各类商招、店招、门柱广告、橱窗广告、灯箱广告、广告布幅120余个;严厉打击辖区内贩卖各类淫秽、盗版制品等非法出版物的商家和流动摊贩,共收缴光盘370余张,各类小广告、书籍、杂志13000余份(册/张);共治理商家占道经营1360余起,清除门前各类牵绳挂物550余处,与辖区621家商家签订了“门前双五包”责任书,积极开展辖区内的“门前双五包”宣传和讲解工作,提高履约率。
(二)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载体,提升居民文明管素养,营造整洁卫生的街道环境。是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核指标体系,细化目标、细化分工、细化责任,实行街道领导对口指导社区、科室干部分片包院落的工作制度,确保每项任务落到实处。广泛宣传,以“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为主题,统一更换社区、院落宣传栏40余块;街道自行制作印有“城市精神”、“公民道德”
2011年街道工作总结
本文2011-11-18 06:47:07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