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近五年和2011年广电工作总结及今后未来五年和2012年度工作打算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1-11-18浏览:2664下载135次收藏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干群的桥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的主要载体。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是广电工作的根本任务。五年来,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播电视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新闻宣传为中心,以网络建设为重点,以事业发展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加强管理为手段”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激发创造活力、引发干事动力、培植发展实力”上做文章,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深入宣传发动,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使这短暂的五年成为了我县广播电视建设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社会效益最好的黄金时期。

一、近五年及2011年的主要工作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的今天,全中心年收入增加150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两番,年均增长达到10%,固定资产投入净增2千余万元,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中断10多年的数字无线调频广播重新开通;率先在信阳市实施机房升级改造转播数字有线和无线电视;电视节目源由原来30套增加至77套,全县电视用户比五年前增长400%;电视新闻播出时间比过去增加了3倍。

——基础建设全面加强。自2008年起,三年来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在过去无屋无物无办公地址(主要办公地点均靠租房办公),有大额遗留欠款的极其困难情况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下,抓改革强管理促发展,投资千万元的广电大厦落成搬迁使用,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一举告别15年的租房历史;同时投资4百多万元全部更新了所有电视彩排、电视播出以及办公设备,实现了全面数字化更新换代;全县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达315个,联通率达到75%;建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站2个;光纤干线长度比五年前增长48.3%;乡镇有线电视联通率比五年前提高68%,通光纤有线电视的行政村比五年前提高45%。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科学实践发展观”与“创先争优”工作,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度建设进程,干群言必信、行必果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规定,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坚决遏制非法销售、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小锅)行为。大力推进“和谐广电”建设,加强安全体制监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人均月工资收入与五年前相比较净增300多元,广大干群对中心领导班子满意度稳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县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至今未发生一次信访事件。

回顾2011年近五年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创先争优,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使广播电视事业平稳飞速发展,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1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精品办台意识,提升节目本土化水平,为全县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为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使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以及为民措施家喻户晓,我们强化精品办台意识,创优栏目设置,在突出自身特色上下功夫,收到较好效果,收视率和社会评价显著提高。

--抓好时政新闻和重点工作的深度报道。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采取设立专题,连续报道,跟踪报道等方式,新闻触角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一年来共制作新闻2184期,播出新闻专题《两会专题报道》、《走进“双十工程”》、《聚集“六城联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等10个共计286期,较好地突出了经济建设、环境治理、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县政府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为推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全面反映“创优争先”活动给我县民主政治建设和和谐xx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电视台与县委组织部合作拍摄制作的《每周一星》栏目,以每周播发3期的形式,把镜头重点瞄准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团体,先后展播介绍商务局、县医院、新华书店等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加以推广;开辟《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等栏目,共380余期1900分钟,运用播发动态新闻、领导访谈、专题栏目制作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了我县各级各部门在加强制度建设过程中如何创新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为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为迎接十七大召开,开辟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专题气道”专栏,通过专题访谈、典型报道、成果展示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共创和谐xx,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风貌,共播出26期,受到了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

在抓好内宣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外宣力度,从提高节目质量、抓好节目定位、突出特色内容入手,一年来电台、电视台在省、市级新闻台发稿290余条。其中,电台发稿并使用120篇,电视台建立有效的上发机制,向市电视台发稿并使用120篇,电视台建立有效的上发机制,向市电视台发稿并使用120余条,向省电视台发稿并使用55余条,分别与上年同期增加61%、67%、66%。为我县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特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和舆论支持。

--增强了关注乡村、服务三农力度,努力提高对农村节目的针对性和贴近性。为此,我们配合县委、县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对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将原来的《新农村特区》综合专题扩充为《三秋生产》、《走基层》、《农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南关棚户区改造》4个板块,充分展现了我县新农村特区建设进程中,新农村、新农民拼搏较真、开拓创新的良好风采,诠释了xx人民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干劲风貌。《创业故事》以讲述全县工作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突出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项目建设为特点,营造出全县办企业、上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强县”的浓厚氛围。

--强化娱乐服务意识,“办老百姓自己的电视”。电视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如何拉近电视和普通群众的距离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一方面在社会新闻报道、影视、文艺等节目安排上尽力满足各阶层各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举办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在广电大厦建设之初,就专门在一楼设立了省级广播电视专业演播大厅。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策划组织了全县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辩论演讲大赛、“十一”联欢会、戏曲联欢会和儿童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上台演出人员累计达到520多人次,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二)强化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提升事业建设水平,加快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步伐

电视网络是我们为民服务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为不断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我们以“创先争优”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为契机,围绕网络普及和管理服务进行强力突破,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

--农村数字电视服务系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是加大投入,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追加投资6万元,为上石桥上1台50瓦无线发射机,大大提高了信号稳定性和覆盖面,使县域边缘的村庄也收到了48套清晰的数字电视信号,实现了农村收费的智能化管理。二是配合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对农民入网的优惠政策,利用大喇叭、横幅标语的形式下乡宣传25次,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安装热情,全县245个村达到了“村村通”。三是加强了对安装维修的规范化管理,配备了新的维修服务用车和服务工具,对各村代办员每月进行一次技术培训,确保了维修服务的快捷高效。

--县城有线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化。首先进一步规范了电话服务用语,安装维修工作用语,收费服务用语,加强了有线电视的维修服务,落实维修考核和用户回访制度,从制度上对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采取以老带新、定期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安装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强化“以用户为本”观念,严格故障排除时限,及时做好新建小区和用户的布线、安装,保证用户收视和安装。今年以来排除各类故障2580起,更换放大器110块,新架主线1万多米,用户增加了700余户,有线创收同比增加了20%。

--更新经营理念,改革了广告管理模式,深挖潜力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加强广告的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对广告的价格、审核、播出、进账等实行审批制;完善了激励奖罚机制,业务承接登记、审核、合同管理、广告档案管理等制度,制订下发了《2011年度经营创收任务指标》,把广告创收与栏目创收相结合,创收任务与工资资金直接挂钩,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推行了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动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创收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告收入同比增加了20%。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升机关建设水平,塑造全新广电形象

机关建设是广电中心形象的外在表现,一年来我们实施形象工程建设,在对办公环境和条件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的基础上,下大力抓了机关的软环境治理。一是完善制度管理。适应不断发展的广电职能,借助“加强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近五年和2011年广电工作总结及今后未来五年和2012年度工作打算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