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十一五及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计划
一、十一五时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6年—2010年期间,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坚持“六化并进、均衡发展”,依靠埋头实干、负重拼搏,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
一是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先后实施了薄弱校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村小改造工程、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189704平方米,解除危房81151平方米,维修校舍205499平方米,大多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农村,很多校舍都是当地的最好建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与此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共合并初中8所、小学10所、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新划归街道管理小学8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功能室装备日趋完备。“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功能室建设总投资2110万元,实施了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四室”建设工程,新建微机室56个,装备微机2639台,多媒体教室41个,电子备课室13个,小学实验室69个,语音室9个,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118个,村小光盘播放点21个,农村初中实验室45个,卫生室46个,购置图书10万册,同时,还购置了大量的音体器材,中小学人机比达到23:1,全市乡镇以上学校都已经接通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基本达到了教育信息化初级水平。多次召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现场会、学校装备工作现场会,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校园文化品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约1000余万元,以“高雅致、高品位、高境界”为目标,进行了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作,高标准实施了庭院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以及各俱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涌现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19所、先进校33所,有2所学校被评为吉林省绿色学校,有15所学校被评为长春市绿色学校,有71所学校被评为长春市花园学校。
四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了中、小、幼学科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深化了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共评出教学大奖赛一等优质课145节,二等优质课275节,三等优质课326节,研究探索总结出47种教学模式,教学经验157篇,优秀教学案例86篇。制定下发了《xx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xx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标准》、《深入开展“打基础、提素质、大练学习基本功”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文明守纪、快乐健康成长”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间、课外文体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结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和重要纪念日,举办了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十一五”期间,我市中考成绩稳中有升,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在长春市五县(市)区的领先地位,共有31人升入四大,一本进线率达35%;二本进线率达70%,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赢得了全市人民的认可。
五是大职教建设工程顺利竣工,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职教中心异地新建工程,xx市新职教中心占地面积33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29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于09年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了职业学校管理,下发了《xx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开展了“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推进了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共有773名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其中240名学生升入本科学校,520名学生升入专科学校,升学率达98.3%。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了招生工作。各职校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为各行各业培养、培训25000余名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全市职业教育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六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交流培养机制和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公开选拔了75名校级领导干部,调整52所学校领导班子,异校交流任用15名校级领导,建立起了348名校级后备、237名中层后备的领导人才库,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开展了师德建设水平提升年活动,实施了师德建设“五四三二一”工程,涌现了一大批师德先进个人,有12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级师德先进个人,57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级师德先进个人,124名教师被评为xx市“德教双馨”教师;积极开展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实施“学历提高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师带徒工程”,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高一级学历达70%,有10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2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21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171人被评为长春市级骨干教师,1112人被评为xx市级骨干教师。
七是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大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课程计划,建立起了与新课改相适应各项管理制度和务实、高效的保障机制,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目标。在全市中小学启动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活动,先后召开六次现场会,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市有29所学校被评为xx市明星校,6所学校被评为长春市3a学校。大力开展标准(示范)村小创建活动,截止到现在,全市302所村小中,创建示范村小59所,创建率达20%;创建标准村小200所,创建率为66%;示范村小、标准村小整体创建率达73%,村级小学办学水平大幅提高。开展了优质校带薄弱校活动,先后有16所优质校与16所薄弱校结成帮扶对子,提高了薄弱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制定下发了《深入开展“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特色校创建活动现场会,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十一五”期间,有学校管理特色校6所,德育特色校10所,教学特色校27所,艺术特色校31所。我们一直把规范办学行为当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认真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长春市教育局提出的“七严格”、“八不准”,确保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8小时,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规定各校不准以任何名义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加强了招生工作,做到阳光操作,确保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八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十一五”期间,多次开展宣传解读教育政策规定活动,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教育行风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执行了《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从教五条禁令》和《关于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有偿补课行为处罚的暂行规定》,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崇俭尚廉的良好风气,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案件,“十一五”期间共查处违规案件65起,92人受到了纪律处分,有效遏制了系统内党员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现象的发生,社会反响良好。不断加强了教育软环境治理工作,下发了《教育系统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对招生考试、学校基建、学生享受免费和接受资助等社会关注的敏感工作监管,确保了中、高考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规范了招生秩序,妥善解决了来xx经商人员和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九是不断加强安全信访工作,维护教育稳定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工作理念,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校园”,多次召开校园安全管理大会,健全和完善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了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提高了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多次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自救演练活动,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自护能力;以法制教育为主线,以警校共建为载体,通过法制教育课、生命教育课、法制宣传活动、班团队会等形式,对广大中小学进行了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健全了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了信访秩序,较好地完成了下岗和待岗人员的接访任务,“十一五”期间,进京接访11次,省市接访15次;全面贯彻落实了“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查办重点案件,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保证了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二、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全市党政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六化并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重点,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校舍安全工程快速推进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国家统一安排布署的。2011年规划重建校舍129校156栋139282平方米,加固2校2栋16900平方米。前期投资6382万元规划重建的44校66栋49040平方米校舍已经陆续完工投入使用,二中改造项目和培英小学建设项目都已经完成主体砌筑,现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第二批投资12684万元规划重建校舍85校90栋90242平方米,投资508万元加固2校2栋16900平方米,其中投资
教育局十一五及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计划
本文2011-11-17 22:58:53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