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正确看待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从乡镇基层信访工作说开去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11-17浏览:2141下载192次收藏
     伴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职能的转型、大量惠农政策的兑现落实、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一些长久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现行条件下的现实矛盾逐步凸显出来。与此同时,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村信访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缠访、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等现象已成为影响地方稳定与发展的难题。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责,能否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关系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府形象的树立。最重要的是,做好信访工作是对我们已做工作的完善和补充,通过对信访问题的处理,能够使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得到弥补,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制定的政策更顺乎民意,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对于群众的信访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从信访问题的成因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是干部自身作风存在问题。一些村干部对上级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在政策兑现时不能正确规范程序,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问题不公开、不透明,群众对集体事务和财政收支问题等有疑惑、产生不满情绪,从而造成群众想通过上访获得知情权。再加上部分村干部对权力的行使有偏差,作风不民主,凡事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不征求群众意见,不履行民主程序,工作不透明,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听之任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使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垮,造成矛盾升级,导致问题激化。
二是部分群众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上访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与自身的法律素质不能同步。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还是有不少群众对法规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有的甚至“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片面强调法律法规中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不能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更有些许群众总把自己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正确看待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从乡镇基层信访工作说开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