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27 号)、xx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全面完成2009-2011年六项重点改革任务为目标,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促进中医药发展,统筹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信息化等各项卫生工作。
2011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抓好医改阶段性目标任务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全市共有25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9.84%,比去年增加1.43%。出台《xx市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进一步优化补偿方案,提高报销比例,乡镇级达到90%。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地方性病纳入特殊门诊病种范围,病种扩大到20种,重症尿毒症等补偿封顶线达到4万元。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和提高农村儿童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全市各县区交叉定点、即时结报,方便群众就医。稳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新农合向精细化管理迈进。1-9月份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3亿元。继续完善大病补偿补偿方案,住院年度内累计最多可补偿33万元,最大限度降低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市49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100%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同时, 我省455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实行100%报销补偿。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以市政府出台《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暂行办法》(莆政办[2011]85号),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均药品收费持续下降。
3、基层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努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7个县(区、管委会)均完成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以及专项补助,均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市49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100%完成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100%覆盖。在全市选择首批170家村卫生所开展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试点,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市政府5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继续推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计划分两年时间对516所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建设。
4、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才,1-10月份选送了19名医师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62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临床类别)岗位培训,19名中医师参加全科医师(中医类别)岗位培训。面向乡镇卫生院,委托xx学院,招收46名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定向委培生。招聘临床医学专业(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本专科学历的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依托市第一医院和xx学院附属医院,培训66名全科医师,为卫生院储备后备人才,启动新一轮的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226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举办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对49名院长(主任)进行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2011年,与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对2400人进行12天(72学时)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管理对象的卫生知识培训,重点对经营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相对人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成立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整合各方力量,扎实做好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1-9月份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51.89%、农村50.46%,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开展2011-2012年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免费检查为民办实事工作,通过新农合补偿、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民间慈善机构捐赠等渠道,为确诊“两癌”的低保妇女进行免费治疗,目前正在制定计划、组织统筹,其中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北岸开发区已完成摸底工作。。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省内率先通过婚检医学检查和乡村医生两个渠道为目标人群发放叶酸,努力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和服用率, 1-9月,全市共有33241名农村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口)免费或自购增补叶酸。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人均400元的补助,1-9月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8828人,完成率68.51%。实施农村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拟在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和涵江区开展7000多例,市卫生局、财政局已下发《关于印发2011年xx市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1-9月,全市血清学筛查共255例,完成率3.64%;超声筛查共124例,完成率1.77%。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在城厢区启动“中央补助地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为民办实事“光明行动”项目。已为912例(完成率76%)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所有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脱残标准,无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继续做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农村卫生改厕1-9月份已完成省下达改厕任务的95%。
6、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全市所有的三级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建立市县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联合体,通过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形式开展对口支援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广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全市三级医院和3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规定水平,加快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推进建设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临床急需发展学科。
7、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深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便民门诊服务、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十项惠民便民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医院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11个医疗质控中心的专项督导,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认真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1-9月份共受理医疗事故鉴定8例,中(终)止1例,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例,其中4级医疗事故1起,均不属于医疗事故,协调医疗纠纷15例。
8、卫生信息化加快建设。升级改造区域卫生信息专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保证全市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的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并将专网触角延伸至村卫生所;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用云计算、云存储先进技术,集中全市各主要医疗机构医疗业务系统应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加快县级及以上医院改革,在全市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区域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加强医疗质量等环节管理;推进区域pacs建设,在全市建立两个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服务,实现集中诊断和协同医疗;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录入模块,提高录入效率,使用居民身份证号作为唯一索引,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灵活应用;方便群众就诊,全市各医疗机构已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和新农合“以卡代证”功能,新农合参合人员能够跨县区和异地报销补偿;开发村卫生所医疗业务系统,开展普通门诊即时结报,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和参合农民保障水平。
9、各类重大活动、会议卫生保障有力。扎实做好海峡论坛活动、艺博会、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射击冠军赛、全国飞碟锦标赛预赛、全省科技人才活动周、xx市党代会、电视剧《妈祖》开机仪式等重大会议和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1-9月,共参与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共22个,出动卫生监督员共1526人次,检查执法525多次;派出医护人员1426人次,急救车185多辆次,保障人数达225万多人次,诊治4922人次,确保了卫生防病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二、强化重大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做好各种疫情的防控工作,传染病发病数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巩固我市无脊髓灰质炎成果,做好其他常规免疫工作。开展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xx市碘盐监测方案,对全市5个县区食用碘盐进行监测,监测地氟病病区改水工程13个。启动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工作,下发文件,制定控烟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创建工作培训会,全面部署禁烟工作。充分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的预防接种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5.15世界防治碘缺乏病日、爱牙日等开展卫生防病科普宣传,提高
2011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本文2011-11-13 11:40:35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