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扶贫工作总结及2012年扶贫工作计划
2011年扶贫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县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为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按“一体两翼”和扶贫四项工程(安居工程、重点扶持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扶贫及产业开发)建设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全面规划、整村推进、产业支撑、综合实施的新时期扶贫开发路子。通过扶贫开发,为建设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1年实施项目
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516.7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56万元,省级财政资金774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900万元,(其中到户贷款2400万元),上海对口帮扶资金88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517.6万元,108个挂钩扶贫单位共引进资金及部门直接投入405.5万元,群众自筹及其他1123.62万元。主要实施了以下项目。
(一)整村推进项目
实施整村推进62个,总投资2012.82万元,其中: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7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93.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4.9万元,信贷扶贫资金28.9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645.42万元。共实施房屋修缮898户;新建农灌沟渠4 km,新增灌溉100亩;新建人畜饮水管道19.8km,水池7个90m3;修建村组公路134.2km,村内道路硬化63760万m2;种桑1600亩、烤烟340亩、核桃2636亩;实施沼气60口、公厕3个、村内垃圾池1个40 m3;新建太阳能747户;新建科技文化室12幢840 m2、集体活动场地1个100 m2。
(二)易地移民项目
继续完善2010年文井镇文窝村湾子山安置点30户132人小规模集中安置项目,实施2011年漫湾镇五里村(涉及9个组)42户160人插花安置及龙街乡南岸村李家组20户90人小规模集中安置项目,总投资348.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部门整合124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9.9万元,完成文井镇者吉村16组和锦屏镇前所村果园组68户305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的省级评审工作。
(三)信贷扶贫项目
全年共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900万元,其中:到户贷款2400万元,财政贴息120万元,投向种植业2000万元,养殖业400万元。项目覆盖县内13个乡镇、90个村民委员会、1600户,为全县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产业培植作出了积极贡献;项目贷款500万元,财政贴息15万元,云海工贸经营部核桃种植及加工产业化开发改扩建项目。
(四)社会帮扶工作
项目总投资856.5万元,其中;投入上海对口帮扶资金680万元,群众自筹176.5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10个,村、组道路硬化37385 m2,房屋美化亮化437户;新增桑园400亩,改造桑园800亩,建设吨糖田200亩,改造茶园200亩,新建科技文化室2幢500 m2,科技培训2300人次。实施产业建设项目1个,扶持致富带头人25户,实施社会事业建设项目3个,新建文井镇中心完小教学楼1幢1000 m2,投入扶持资金150万元,新建锦屏镇中心完小教学楼1幢400m2,投入扶持资金30万元,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为县高级职业中学添置教具。新增上海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计划在锦屏镇黄草岭村实施新农村建设4个。
全县108个挂钩扶贫单位共引进资金260.5万元,部门直接投入145万元(其中:物资25万元,资金125万元)。
(五)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
全县2011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300人(基地培训),举办培训班26期,共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六)产业扶贫项目
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个,总投资266.8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0万元,群众投劳及自筹158万元。新植桑园4000亩,扶持1000户农户养殖“无量山乌骨鸡”140000羽。
(七)扶贫安居房项目
实施扶贫安居房建设301户,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01万元。
(八)扶贫互助试点项目
实施扶贫互助试点2个,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
二、扶贫开发成效
(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通过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质量和效益,实施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于一体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15000人。贫困人口从2010年14.35万人下降至12.85万人。
(二)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实施治水改土、生物农艺措施配套高稳产农田地,建农灌沟渠,项目区水利化程度不断提。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扶持发展烤烟、蚕桑、核桃等经济林果种植,及扶持发展牛、羊、猪、鸡等养殖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和加强
通过扶贫整村推进等工程建设,实施农灌沟渠,人畜饮水、通路、通电等项目,解决了项目区人畜饮水困难,使贫困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五)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建设经济林果基地,实施沼气、猪厩、厕所“三配套”工程,使项目区提高了植被覆盖,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实施节能沼气建设,年节约木材消耗1.2万m3。
三、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确保当年扶贫开发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确保“六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全县扶贫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精心组织,举力抓实。深入贯彻落实了省、市扶贫开发会的精神,全面总结布置2011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做到主要领导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带头抓好扶贫开发这项系统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全年共有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到扶贫点蹲点560人次。
二是责任到位。按照“县级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逐级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年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层层签订扶贫开发绩效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内容和建设地点组织实施。
三是资金到位。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的有关规定,建立高效率、无渗漏的扶贫资金传递系统和管理约束机制。各项扶贫资金做到专户专管、封闭运行、捆绑使用,真正投向贫
2011年扶贫工作总结及2012年扶贫工作计划
本文2011-11-04 06:24:00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