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的集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着力于科技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于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于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着力于全社会的科普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着力于培养、引进和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和谐xx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2%以上。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5%以上。
——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0%以上。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聚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农业上要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运行体制与机制,要建设好6个专家大院;工业上要新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5家,德阳市级技术中心15家。
——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把整合、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改革分配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逐步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尽快形成技农工贸一体化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二、发展重点
(一)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实现工业新跨越
1、提升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抓住四川省建设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突出优势产品,不断提高重大装备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提高装备性能和完善服务为立足点,以技术引进和研发为手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经营团队积聚。加强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综合集成,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提高现有装备的成套能力、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
以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天然气钻采成套设备及各类钻采设备配件加工,把xx建设成为全国石油、天然气装备科研、制造、商贸基地。通过五年努力,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8.0%以上的水平。
以xx高铁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鼓励现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引进关联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加快实施,拓展新的产业空间。通过五年努力,轨道交通产业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年均增速力争达到38.0%以上。
2、拓展发展医药产业。以蜀中制药、源基药业、正华药业、雄飞药业、三星堆药业等为重点,抓住国家提高医药准入条件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新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营销,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中成药、生物药、西药、针剂、药包材等生产、销售的完整体系。通过五年努力,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4.0%以上的水平。
3、巩固发展食品产业。以益海粮油、米老头食品、川粮米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食品行业产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五年努力,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1.0%以上的水平。
4、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以四川士达特种炭材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等静压各项同性石墨、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树脂、保温节能装饰板、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高性能工业用铝型材等。确保黄铭锂电的纳米磷酸铁锂产业化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促进无污染环保的锂电池制造工业蓬勃发展。通过五年努力,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70亿元。
5、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2009年提出的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xx市工业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一批重点企业已成长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目前我市已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通过积极向上级科技部门争取,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2011年度培育发展实施计划》,首批启动20项重大关键产品和90个重点培育产品共110项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和3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工作。20个重大关键产品中,我市有: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xx)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xx黄铭锂动力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纳米级磷酸铁锂”, 90个重点培育产品中,我市有: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快速移运系列钻机”, 123个区域特色产品中,我市有:四川汉舟电气有限公司“智能电气成套设备”、四川上之登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耐高温阻燃树脂材料”、 四川xx士达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细结构等静压各向同性石墨”。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重点培育企业通过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支撑,形成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将逐渐成为xx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新生力量。
6、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流通、人力资源为切入点,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过五年努力,规模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8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5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25%,其中10%以上的企业达到中高级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专家大院是科技部大力提倡的、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一线的一种好方式,它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是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学校。我市自2004年大力开展以科技特派员领办专家大院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先后共成立了水稻、小麦、水果、蔬菜、家禽、水产等6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这些大院在民政局注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基本覆盖了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按照“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农民面对面”的建设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专家大院基本达到了“引一个专家,建一个大院,办一所培训学校,振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五个“一”的要求。随着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壮大各专家大院的同时,通过五年努力,主要健全水稻专家大院、小麦专家大院和水产专家大院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创建xx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整合农业科技资源,
某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本文2011-10-29 10:19:23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5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