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
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
有机结合的思考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必须把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党管人才的宏观调控职能结合起来,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活和环境创优,加快三支队伍建设,调大总量、调活存量、调优结构、调高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观念,确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新思维
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破除观念性障碍,牢固确立起三种新的理念。
确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是第一配置方式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信息在市场中反应最灵敏。只有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有效地引入人才资源开发,推动人才在产业、行业和地域间合理流动,实现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要素的最佳结合,才能把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
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是党委、政府第一责任的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是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概括。各级党委、政府只有按照“领导者应当成为人才工程的工程师”的要求,强化人才资本意识,抢占人才制高点,将众多的人口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才资源,以第一责任抓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确立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实施人才战略第一选择的理念。实施人才战略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系统工程。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单靠市场调节势必导致人才资源流动、分布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而直接的人头管理方式又会产生人才供需脱节、造成资源浪费,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只有敏锐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变微观直接管理为宏观间接调控,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来配置人才资源,才能做到开发有序,配置优化。
创活机制,形成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新格局
灵活的机制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健全三大体系,构建新型框架,激发机制活力。
构建社会化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投资主体要多元化,不断拓展人才开发资金的筹措渠道,面向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加大引资力度,保证财政对人才开发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教育培训要开放化,坚持“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紧党政人才的知识更新、企业经管人才的高级研修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
本文2005-06-09 09:39: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5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