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1-09-21浏览:2371下载141次收藏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0】18号)和《德阳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德办法【2011】3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xx创新发展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xx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综合实力重镇、灾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样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围绕发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科技强市,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型城市。

(一)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

(二)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

(三)到2015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家,超1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家,过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四)到2015年,构建以我市企业为主体,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我市成为全省县(市)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样板。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我市食品、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政府加强引导性资金的投  入,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在全市分批选择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支持2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一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协作,实施联合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强化产学研一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北京对口后援建和东部产业转移等契机,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建立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与技术为支撑、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平台, “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

按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

1.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在已有的9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激励,通过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财政科技投入资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专项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建设产业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新培育5家国、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通过实行政府引导、政府和社会化建设并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技术、人才、闲置房产、设施,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高起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孵化经济,形成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到2015年,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   万平方米以上,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有一支职业化的孵化服务队伍,孵化企业达到  家,创造就业机会达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  名以上,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3.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企业主导、研究机构加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市内各类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的、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完善共享渠道。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