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开发项目调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城乡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对xx进行系统的调查后,本文对德宏州xx民俗旅游开发可行新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条件成熟,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保障,以及xx旅游项目开发优势明显等方面的原因是xx民俗旅游开发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
正文:
调查报告
一、xx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理区位
xx位于潞西市西南部,距市府所在地22公里处320国道两侧,是通往瑞丽、畹町等国家级口岸的重要交通要塞。东与勐戛镇和风平镇接壤,南与遮放接壤,西与五岔路接壤,北接轩岗乡,为边境交通屏障,乡政府所在地紫胶园。
2、土地资源
xx德昂族乡国土面积为15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65人。2007年全乡实有农业用地总面积3347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 298公顷,25°以上陡坡耕地25公顷,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田较少,其中:水田面积为287公顷(雷响62公顷),旱地面积为2011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2.5%和87.5%,人均占耕地面积为0.35公顷,其中旱地0.31公顷、水田0.044公顷。全乡有林地面积5998公顷,人均林地0.93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67%。
3、气候资源
xx德昂族乡为南亚热带低丘陵气候,年平均温度16.9℃,年平均温度≥10℃,年积温6 000℃,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3℃,极端低温0~3℃,年日照2000~2 40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1700~2 200mm。优越的气候条件,具备较丰富的资源优势,为xx乡的农、林、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
1.xx乡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状况
2007年,xx德昂族乡辖勐丹、出冬瓜、允欠、邦外4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其中:德昂族有16个村民小组、景颇族有7个村民小组、汉族有8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乡实有总户数1692户6950人,其中农业人口1535户6645人;德昂族16个村民小组901户398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7.32%;景颇族7个村民小组289户125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07%;汉族8个村民小组346户166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3.99%;其它民族4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0.62%。
2.农民收入情况
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德昂族人均纯收入为1383元,农民收入80%~90%来自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工资性收入不足3%。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750元增加724元,年增长18.4%,这说明xx乡近几年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但与全省、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之下仍有较大的差距,只相当于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34元的56%,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的35.6%。
二、xx乡民俗民风
xx乡传统文化积存丰厚,民俗民风浓郁。在调查中,课题组主要了解到以下方面:
1、建筑
德昂族的传统民居为竹楼(干栏)式,形制与傣族和景颇族的竹楼不同,顶头很高,形似、“诸葛亮的帽子”。传说诸葛亮平定南中时,曾将帽子赠给一位德昂族姑娘。为表示对诸葛亮的怀念,人们便按帽子的形状建盖竹楼并延续至今。室内分设两个火塘,由男女两性分享,楼房设有两部楼梯,一个设于正门前,搭有晒台,用于晒衣服或谷物,凡亲友来访均由此处出入;另一个设在后门,可通往菜地或碓房,小伙子“串姑娘”时一般走此门。火塘被德昂族视为家族的象征和家庭人畜兴旺的保护神,火塘的不同方位也被视为家族成员不同地位的象征。
2、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和民间节庆
xx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大乘佛教,基本山每个村寨都有佛寺。德昂族的民间节庆活动非常有特色。传统的“出洼”“进洼”和“关门节”,既是是德昂族庆祝丰收,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即追求女青年)。采取的方式是到他相中的姑娘家门外即兴演奏葫芦丝曲,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双方建立感情后,小伙子送给情人的礼物中总有一小包茶叶,这叫“择偶茶”。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见面礼是送上一包两三斤重的好茶,名为“提亲茶”。双方同意婚事,则送“定亲茶”。到了娶亲时,还要送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茶叶,这叫“娶亲茶”。新媳妇接到家,要宴客三天,请全寨人来进餐,客人除了送烟草、蔬菜、木柴作为礼物外,还要送一包上好茶叶,称之为“礼品茶”。茶作为德昂族婚姻中传情表意的媒介贯穿始终,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3、古老的茶文化
茶不仅贯穿于德昂族的婚姻中,而且还融入到了德昂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德昂族民间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称“德昂族是茶叶变的,茶是德昂族的根”。可见德昂族与茶的渊源之深。从古至今,茶在德昂人的日常生活、社交礼仪、化解矛盾、治疗疾病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地位。
4、服饰文化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xx德昂族妇女们自己织土布、织筒裙、筒帕、裹腿、包头等。德昂女子服饰一般为对襟、紧袖,衣摆齐腰,以藏青色、黑色居多,衣襟两边镶有两条红布。其显著特点是衣领与下摆的装饰较为考究,有的有反披衣领约10厘米,衣领边缝上有各色小绒球,下摆部位有花边或刺绣,衣襟有两排压花银片和银泡,从肩部一直装饰到衣服下摆。这样装饰的服装多在喜庆节日活动中穿戴,平时所穿服装较简单,没有太多装饰品。德昂语称筒裙为“格朗”,为棉线手工织品,裙子较长,上裹胸部,下遮踝骨,颜色多为红黑两色,横条相压。德昂族4个支系的服装差别多反映在筒裙上,但共同特点都是彩色横条纹。腰箍称“囊”,用藤、竹篾或草编织,戴在腰间,是青年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为了获得姑娘的爱,往往费尽心思,精心制作有动植物图案和花纹的腰箍送给心爱的姑娘,姑娘佩戴的腰箍越多越精致,越能说明这个姑娘勤劳智慧,心灵美好。德昂族妇女佩戴腰箍的历史十分悠久,有不少神话传说,史籍中有“皆以藤篾缠腰箍”的记载。
德昂族男子的服饰较简朴,青布对襟开衫,下穿宽筒短裤,黑布包头。唯新郎在办完喜事时会得到岳父送的白布包头,意思是希望女婿对老人、对妻子的心要像白包头一样洁白无瑕。xx乡各村寨的寨子中心都有称为“红漫”的神树,是村子的保护神,凡遇红白喜事,人们都要集中到寨心来祭神树。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主要有泼水节,也称为浇花节、赕佛节、烧白柴节、点油灯、“入雨安居”节,源于自然信仰的驱鬼仪式、祭亡灵、祭房神、祭寨神等。
三、德昂族地区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严重滞后,人口素质提高缓慢
我们在调查中,所看到多数德昂族村寨从居住、生活、穿戴、村内卫生状况等各个方面与现代文明差距甚远,这与教育文化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教育落后,加上人们在思想上对接受教育的认识不足,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无法支付生活费而中途辍学现象频繁发生,“十五”期间读完小学的约有88.56%;能升入初中并能读到毕业的仅为78 %;初中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不到30%。据统计全乡约有18%的人不懂文化,62 %的脱盲人口懂傣文化的约占一半,真正懂汉语并能读、能写的不到20%。因此,教育是制约三台乡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xx乡由于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后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所限,生产关系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未能实现质的飞跃。群众居住较为分散
民俗旅游开发项目调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2011-09-12 16:22:16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563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