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级阵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9-01浏览:2044下载154次收藏

建管用并重 软硬件齐抓  

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  

   

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场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基本阵地。强化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已成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级阵地建设,提高整体配套水平,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3月中旬,我和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到各乡镇就今年工作开局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重点对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实地查看了部分村委会、村文化室、卫生室建设运行情况,并和乡村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准确掌握全县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运行情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  

一、我县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村委会、村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居民的政治生活、医疗、文化需求。  

1、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现状。目前全县73个行政村均有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为20832㎡,平均建筑面积为285.4㎡,其中:办公用房砖混结构54个,砖土木结构19个。近年来,按照先解决无活动场所、再扩建改造、然后武装配套的思路,全县共新(扩)建村级活动场所44个,占全县行政村数的60.3%。全县按照“二室两栏八有”的建设标准(即:有办公室、综合活动室,有阅报栏、党务村务公开栏,有标识牌、规章制度、党旗(国旗)、桌椅、电话、书刊文件柜、学习资料、电教设备),通过县财政补助、“四包”单位帮扶及村级组织自筹,部分村更新了办公、会议桌椅等设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能基本达到“二室两栏八有”建设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有61个,占总数的83.6%。村级活动场所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村委会工作更加规范,村级干部队伍逐步优化,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条件。  

2、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现状。在全县7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文化室4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60%,其他29个村均无文化室,主要集中在6个移民乡。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农家书屋66个、体育“一村一场”项目29个,其中农家书屋、篮球场与村委会集中建设的分别有64个、29个,占到行政村数的87.7%、39.7%。文体部门为每个书屋配备了图书、期刊、音响制品等阅览资料;完成了73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建设。组织部门和各乡镇为66个村配备了投影仪、evd刻录机、电视等远程教育设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活动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随着乡镇和村级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组织的自乐班悄然兴起,现有农村自乐班18个,共有业余演职人员420余人,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奠定了较好基础。依托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活动阵地,组织开展村级文体活动年均5次以上的行政村达到50个。  

3、村级卫生室建设现状。至2010年底,全县7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村卫生室60个(含2个村建成的乡镇卫生分院),总建筑面积为4307㎡,平均建筑面积为74.3㎡,其中属卫生院自建的有25个、村委会提供场地的15个、租用村委会房屋的5个、租用私人用房的15个。目前与村委会一起集中建设的卫生室有45个,占已建的75%。按照省上关于村卫生室的建设要求,村级卫生室需达到三室(诊断室、治疗室和观察室)分开的标准,且用房面积不小于60㎡,目前我县达到三室分开标准的村卫生室有35个,占已有村卫生室的58%,不达标的25个,占已有村卫生室的42%;全县村卫生室全部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现有从业人员65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学历51人、高中及以下4人;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乡村医生56人、护士1人,基本能够满足村卫生室的诊疗需要。2010年以前乡村医生的工资与经营效益相挂钩,自2010年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来,乡村医生收入全部由政府统一补助,每人每年1万元,保证了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转,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村级阵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村委会、村文化室、卫生室等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布局不集中,建设进度不均衡、设施设备不配套,村级党建、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开展各类活动的经费不足,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1、规划落实不到位。尽管县上出台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方案》,但在村委会、文化室、卫生室等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没有从整合资源、集中使用、方便群众、聚集人气的角度去谋划布局,还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建各的房”的现象,部分乡镇在布局建设村委会、村文化室、卫生室时,还存在选址不够集中,建设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人气不旺等情况,导致村级组织和群众活动阵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凝聚群众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全县还有41个村卫生室、29个村文化室、18个村委会需要新、改、扩建。  

2、建设标准相对偏低。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达到“二室两栏八有”的建设标准,村级文化室建筑面积不能低于80平方米,需建有“四室一场一校”(图书借阅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培训室、影视放映室、体育场、农民夜校),且设施设备齐全;村级卫生室面积不小于60㎡,且三室分开。从已建的村级阵地情况来看,多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修建,房屋相对狭小、设施比较简陋、总体质量不高,一半以上的阵地建设都达不到标准要求,用房合署并用、水电暖不配套及开展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短缺、破损等情况依然存在。  

3、活动经费十分紧缺。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村运转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定额补助,每个村每年由财政补助1万元公用经费。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花钱办事”的能力非常有限,无力在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方面做大的投入,村级阵地建设主要是依靠上级项目支持、部门帮扶来建设场地,配备办公、活动设施设备,可以说是用“救济式”、“化缘式”的方法,来逐步改善阵地建设基础条件。各村的村级阵地建设进展情况也不平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村“两委”重视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对村级阵地建设投入资金多,阵地建设规范,功能比较完善,作用发挥也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村,业务用房、办公桌椅、电教设备、文体活动道具、医疗卫生器械等设施设备使用破损后,无力及时购置、更换,各类组织活动、文体活动因经费制约无法广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村级阵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