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松滋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写给松滋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尽管我年龄可以算作你们的父辈,但按照学生上学先后的顺序,一般习惯称呼为“师兄弟、师兄妹”。我是1979年从松滋二中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是你们的学兄。因此,我愿意和你们说说心里话。
松滋教育局易文慧局长很关心大家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希望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为高考而拼搏的同时,对人生道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于是我这个松滋教育的受益者与易局长不谋而合,自告奋勇地以书面形式与同学们谈谈心。
还是结合我个人的经历谈起吧!
一、 人生必须面对挫折
我在高考和考研究生的时候并不顺利,分别都考了两次。
1978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失败,自己认为成绩最好的历史居然只考了30多分!当时我很不服气,认为是判卷错了。我曾经从街河市步行到县城要求查分,可是查分的时间已过了。我回到农村的家里,赌气要当一辈子农民,下地劳动。有一天,我正在干活,我姐姐告诉我说,街河市中学(二中)要选择一部分有潜力的高考落榜生复读,老师们希望我返校学习。我开始还不愿意去,姐姐反复劝导我,我才同意回校,当了一名“重读生”。说实话,我当时心理压力很大,担心第二次高考又失败。幸好当时县教育局决定把文科重点班放在二中,学生从全县考试选拔,我幸运地成为文科重点班学生。这时,我才下定决心全力以赴迎接高考(此处省略1万字),1979年我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圆了大学梦。这里我透露一个小秘密,我当时的底线是上松滋师范,心想只要有个“饭票子”就行了。作为农民子弟,我没敢奢望,后来上武大似乎还超出了我的“预算”。
至于我考研究生的经历就更有故事了。1983年我大学毕业前夕第一次考研,导师是《文心雕龙》研究专家吴林伯教授(易中天就是他的学生),吴教授很欣赏我,很乐意收我当学生,我考试成绩也合格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没有被录取。因为有个名教授的儿子考北大研究生失败而调剂到武大,挤占了我的名额。这个事实是多年后我才偶然知道的。当时我对自己遇到的不公平毫不知情,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毕业分配”(当时是统招统分)比同学们差。武大是全国名牌大学,当时毕业生基本都在省城以上工作。我的大多数同学都分配到省城和北京,而我却被分配到沙市,年级辅导员说沙市要人,而我家离沙市近。如果我不服从分配,就五年之内取消毕业分配资格。事实上,班上有个同学就是沙市人,如果说离家近是理由,那么这位本身是沙市人的同学更应该到沙市工作,但该同学被分配到了北京。我的人生起点又与同学们拉开了差距,我决心再次考研,重回武大。在导师的鼓励下,我付出了比高考更大的努力(此处省略1万字),第二次考研终于以绝对优势胜出,圆了考研梦。
这两次失败又成功的经历表明,
写给松滋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本文2011-08-25 17:38:36发表“慰问贺电”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506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