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孙传志
老子五千言,流传两千余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人类文化典籍。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我今年算是集中阅读了近两个月的老子,有些基本的理解。
当今,我们处在经济社会急剧上升期,也是人的思维意识与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期,我们如何在莺歌燕舞、盛世沸腾中,保持一点常态,我以为读读老子,听听老子不冷不热、不愠不火、不疾不厉、不狂不躁的言说,大有补益。
我以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希望人们清醒认识自然的伟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减排”、“低碳”,是人类对自然疯狂开发的代价。其症结在于人的享乐之心、占有之心、贪婪之心、狂悖之心。《道德经》谈道:“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自然天地,如同一个大风箱,空虚时并没有穷竭,越是拉动不止,产生的风就越多越大。就像人说话越多,越容易招致耗损与失败一样,老子希望人们能保持静虚,别胡乱拉动自然这只“风箱”。这似乎越来越不可能,满世界为了全球化进程,为了人类的穷奢极欲,把“风箱”拉得震天响,还嫌“风箱杆”太短,“风箱肚子”太小,都在拼命用科技的手段,提升着“风箱”的潜能,谁又能抑制住这种着了魔似的人类集体的疯狂“拉动”呢?老子讲:“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个“常”指的就是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老子始终希望人们清醒认识自然的伟力。许多人说老子的“返璞归真”、“无欲”、“不为”观念是一种倒退,我们能放弃小汽车、电脑、手机,回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时代吗?甚至回到老子所倡导的“小国寡民”时代吗?我想读老子,在于认识“道”,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是远观一条长河的涌流,而不是近视一个浅滩、或一个深潭的短暂波动。一时的精彩,可能带来长久的黯淡,这就是老子讲给我们的
读《道德经》有感
本文2011-08-24 09:26:03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97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