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工作报告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抢抓机遇 务实创新
奋力推进xx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在中国共产党xx乡(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2011年8月12日 )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 7.1” 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本届党委五年来的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xx乡(镇)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2012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动员和带领全乡(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我乡(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现在,我受中共xx乡(镇)第十一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查
五年工作的回顾
中共xx乡(镇)第十一届委员会是2006年8月通过乡(镇)镇换届产生的班子。本届党委任届期间,在上级党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乡(镇)”的奋斗目标,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带领全乡(镇)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党的建设不断深化,全面和超额完成了xx乡(镇)第十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乡(镇)上下信心坚定,精诚团结,出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展现了我们xx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五年间,乡(镇)党委、政府获得了市县的各类表彰奖励20多项。这些荣誉可以表明:经过五年的工作,我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3932元,同比增长4.3%,比2006年增长了10.9倍。
一、灾后重建取得胜利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手抓抗灾自救,一手抓经济发展。在第一时间核查灾情,及时准确地上报灾情,安置受灾群众,发放各种救灾物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全镇无一人在地震中伤亡,较短时间内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生产生活很快恢复正常。党委一班人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投入。按时完成了全乡(镇)713户农房重建任务。同时,还结合集镇发展,征地14亩,吸纳受灾群众100多户,新建场镇2条。因“7.23”洪灾,房屋跨塌及严重受损导致无法居住的18户。目前,搬进新居的农户已达100%,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全面完成政府、卫生院、学校、兽医站等灾后重建项目任务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市政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使xx集镇焕然一新,广大群众赶场目睹巨大变化称赞不绝,xx乡(镇)灾后重建工作获得县委政府表彰三等奖。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农民增收作为全乡(镇)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着力发展粮食生产、生猪和烤烟三大产业,为全乡(镇)农民增收提供多方面的条件。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我乡(镇)的“抓班子、带队伍、攻产业、夯基础、保稳定、促发展”农业发展思路,有效促进了我乡(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2010年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50元,占任务350元的157.1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外出务工收入、烤烟产业、粮食作物、畜牧业等。
2、烤烟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自2009年开始恢复性发展以来,党委政府将烤烟作为全乡(镇)三大产业来抓,全乡(镇)在2008年底组织干部群众代表100多人外出xx、xxx等地参观,回乡(镇)大力干部群众引导发展烤烟,通过全乡(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扎实稳步推进烤烟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由2009年的几百亩发展到今年的上千亩,使干部群众实现富民增收目标。2009年,烤烟生产荣获全县特别贡献奖。
3、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xx村生猪畜牧小区1个,完成新增出栏100头以上生猪大户10户,完成新增出栏500-1000头生猪大户1户,完成新增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大户1户,完成培育年出栏小家禽1000只以上大户5户。在品种改良上,完成存栏洋二杂母猪20头以上母猪养殖大户2户。全乡(镇)生猪养殖连续几年大幅增长,被县上表彰为畜牧生产发展先进集体。
4、新村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小康村——xx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按照全年建设规划,生猪小区建设已成规模,因受“ 5.12” 地震影响,恢复重建与生态小康村建设互为一体。目前,村组道路硬化及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正有序推进。
三、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5年来,通过项目拉动,农田水利和交通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共投入资金 万元。一是全乡(镇)申报并实施了6座水库的病险加固整治,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二是全面完成投资100万元的xx、xx两村扶贫开发建设项目。三是完成省科院帮扶xx村投资20万元,xx村通村泥碎路5公里,大大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与各种重建物资的运输。四是完成安全饮水项目自来水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万元,解决了场镇居民的饮水问题。五是完成河堰整治、沼气项目投资20万元。六是全面配合实现金土地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惠及xx、xx、xx、xx四个村,惠及群众近4000余人。xx线的全线贯通,惠及全乡(镇)4个村,使我乡(镇)交通实现飞跃发展。
四、集镇面貌不断变化
5年来,特别是“5.12”地震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地震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大力推进集镇发展和配套工程建设。积极依托项目资金,统筹规划,硬化了场镇的烂泥街,安装路灯20盏,修建急用下水道,配套垃圾车1辆,有效地改变了政府和集镇脏、乱、落后的面貌。让群众逐步树立地党委政府的好感。配备垃圾房3处,修建卫生厕所1座,完成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为下一步打造绿色环保、节能卫生、科学管理的农村居住模式奠定了基础。
五、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国策落实到位。5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2%。兑现奖励金7万元, 60岁以上奖励扶助59人,兑现金额5万元,兑现率达到100%。
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深入人心。以2010年为例,全乡(镇)参合人数达到7900人,参合率达到98%。
“两基”成果不断巩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两免一补”政策的推广,小学学生寄宿条件的改善,特别是“5.12”地震以来,学校灾后重建使学校基础建设大幅提升,老师、学生教学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条件十分舒适,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得到验收组的好评和充分肯定。
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实施阳光工程,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2期3523人次,转移剩余劳动力3256人次。鼓励城镇参保人数68人。
文体广电事业再上新台阶。5年来,我乡(镇)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无线数字电视、远程教育以及宽带数字接口等与群众息息相关媒介的普及,为农村居民的增收致富开拓了更多的信息流。
信访、综治、司法、维稳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宣传《信访条例》,坚决执行信访工作领导分工制和包案制等措施,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5年来,全乡(镇)信访事件逐年下降。“五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制“六进”常抓不懈,为我乡(镇)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证。
民政残联工作成绩卓著,各项扶贫助弱资金发放到位。截止2010年,我乡(镇)共有符合国家政策,享受优抚、低保和五保条件人员68人,5年来共计发放各项补助资金8万元。
切实做好武装和维稳工作。乡(镇)党委始终把武装工作和稳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人武工作更是得到加强,为维护全乡(镇)社会稳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作用发挥明显。5年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团结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一致,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加速推进我镇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远程教育。我乡(镇)建立了xx村、xx村、xx村第一批远程教育站点,并对三名操作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顺利的播放各种科教片,将各项科学技术传进千家万户。
农村环境清洁整治。在各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消杀”工作,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全面完成了林权换证和宅基地颁证工作。
农业政策性保险面
乡(镇)党委工作报告
本文2011-08-14 19:55:04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51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