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创建两型农业发展示范镇工作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1-08-13浏览:2913下载179次收藏

x镇创建湖南省两型农业发展示范镇工作方案  

   

2011年,我镇有幸被列为湖南省“两型”农业发展示范镇。建设“两型”农业示范镇,既是中央、省、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镇农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优势分析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三个共同”发展理念,即坚持经济与幸福共同发展、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发展建设与生态宜居共同推进,以“资本集中下乡、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环境集中整治、公共服务集中推进”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xx的发展现状可以用“三个有”来概括:  

产业发展有基础——是长沙北部的农业重镇和商贸中心,培育出农副产品、机械制造、铸造及制革等“四大产业”及“金茶、金米、金菜、金薯、金铸、金革”等六金品牌,涌现出xx茶叶、湘丰茶叶、金龙铸造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目前,全镇共有企业48家,其中规模企业12家,产值过亿企业5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带动周边种植、从业农户6.7万户。  

镇村建设有规模——集镇建设以“茶叶之乡、生态田园”的风貌及现代简朴素雅的建筑风格定位,高起点抓规划,大投入抓建设,高标准抓管理,新建了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1万伏变电站,实施“硬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大工程,营造了洁净、文明、有序的集镇形象,被评为市城镇管理示范镇、县人民满意集镇;村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一户一基、土地置换、以奖代投”的原则,以金龙村为试点,坚持“简洁、自然”理念,全面推进200户房屋改造和100户集中居住房屋新建,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秀美乡村。  

人文历史有资源——我镇是第一届中共长沙县委驻地和革命家杨立三、刘英的故乡。全镇拥有历史文物古迹、遗迹24处,形成了“十里湖面(xx湖)、百年古井(xx古井)、千年古寺(九溪寺)、万亩茶园(百里茶廊)”的美丽画卷。  

此外,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五高”的特点:  

规模化程度高。全镇现有茶园2万亩,无公害蔬菜0.7万亩,优质稻6.56万亩,红薯1万亩,特种小水果等1.6万亩,从事农业种养、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有6.7万户。  

组织化程度高。以土地流转为手段,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和集约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镇累计流转土地、林地达7.5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28家,参户率达30%。  

产业化程度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有湘丰集团、xx茶业、隆平高科蔬菜、金薯食品、沃园香薯、汇龙蔬菜、银丰优质稻等多家企业,其中省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  

市场化程度高。2个茶叶品牌获得瑞士imo有机茶认证,红薯、水稻等产品通过欧盟、美国农业部等部门严格的有机基地及产品认证,5类蔬菜获绿色认证,29个蔬菜品种获无公害认证。茶叶品牌多次荣获农牧渔部优质产品奖、国家质量银质奖、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茶叶、蔬菜等特色加工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  

科技含量高。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隆平高科等科研院所,不断引进技术、人才,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生态安全。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落实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3.2万亩,优质新品种覆盖率达98%,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覆盖面达70%。湘丰集团拥有世界首条全自动炒青绿茶生产线,是中国自有无性系优质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xx茶叶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园。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两型农业”的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农业核心区、两型农业示范镇”为目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着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争取在三年内,探索形成经济与幸福共同发展、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发展建设与生态宜居共同推进的发展路径。  

三、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2011年,重点发展阶段,主要支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管理上以推动为主。到2011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达4.5亿元,增长率15%;粮食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3.5万吨以上;农民纯收入年增长20%以上,人均总量达到10320元;加工水平快速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1∶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全镇农业科技含量大幅上升,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60%,农产品优质率提高到80%。  

2012年,全面发展阶段,在已有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全面发展,政策上以引导为主。到2012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达5.1亿元,增加值达0.6亿元;粮食产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加工水平快速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1.5∶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80%;全镇农业科技含量大幅上升,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65%,农产品优质率提高到90%。  

2013年,稳定和优化提高阶段,主要提高质量和规模化水平。到2013年底,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产业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和公共服务均等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2、基本原则  

一是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促进科学跨越发展。大胆探索有利于推动“两型”农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举措,先行先试,在重点范围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发展,按照“两型”农业发展要求,以全新的理念、战略的思维、国际的视野为要求,高层次设计,超前谋划。在规划中突出资源禀赋和生态空间承载力的区域特色。以规划为龙头,全面推进建设发展工作。  

三是科学跨越。立足科学跨越发展推进建设改革。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速度,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实现“两型”农业  

四是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引导向结合,以市场导向为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加速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是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现代农村发展;注重区域之间统筹发展,发挥核心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工业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工作重点  

(1)突出规划引领,明晰发展目标体系。规划水平直接决定着“两型农业”建设的效率和水平,科学的规划是指导和引领“两型农业”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为此,要率先编制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现阶段实际的“两型农业”发展思路。一是要注重规划定位前瞻性。拟聘请专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创建两型农业发展示范镇工作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