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民间信仰场所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祭祀和迷信活动混在一起,并植根于民间的“尊神崇圣”的较低层次的信仰。xx县近几年来,重视对民间信仰场所的管理,多次组织人员对民间信仰场所进行深入的调查摸底,对一部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了整治,对部分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场所进行规范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宗教场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黄岩、西连青田、缙云,北接仙居,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总面积2674平方公里,人口89.27万,下辖38个乡镇,906个行政村。就目前宗教方面,有佛、道、天、基四大教,已登记场所502处(其中佛教寺庵71处、道教宫观101处,天主教堂31处,基督教堂299处),58处基督教家庭聚会点,天、基两教信徒达12万人。
(二)民间信仰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民间信仰场所367处,信仰群众12.5万人,其中场所面积在1000㎡以上有13处,500㎡—1000㎡达53处,100㎡—500㎡达205处,100㎡以下达96处。建造年代大多在宋朝至民间年间,一小部分属新建;场所基本上没有管理组织。信众在500人以下287处,500人以上80处。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6处。
二、民间信仰的类型、活动特点、管理形式及发展趋势
(一)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祭祀和迷信活动混在一起,并植根于民间的“尊神崇圣”的较低层次的信仰,这是在长期以来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现象,对群众思想上的影响,可谓盘根错节。作为一种信仰现象,它与法定宗教(主要是佛道教)之间既存在某种联系,又有所区别,同时又与民俗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相掺杂。其覆盖面之广,对群众影响之深,不言而喻。
(二)民间信仰属多神崇拜现象,就其世界观而言,均属有神论,均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对立,但其社会功能又是复杂的,既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人心,在海外统战工作中,团结华侨华人,在对台工作中抵制文化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功能;又有因其活动大多掺杂封建迷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冲击的负功能。因此,如何妥善地把握,不能不引起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三)民间信仰不仅具有宗教所共有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同时还呈现比较强的区域性、系列性和信仰的多重性、组织的松散性。由于信仰的多重性和组织的松散性,民间信仰并不形成严密的社会实体。
(四)此类活动及场所绝大部分未列入依法管理范围,所谓“乱建滥建”宗教活动场所的问题,主要是出在这些地方。由于没有经典教义、教规仪轨,其活动随意性大,容易为坏人所利用;由于群众的参与面广,故活动极易升温,局部地区可能导致狂热。此类场所现在多为村级老人协会管理。
(五)民间场所的活动特点是:主要的活动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者较少,时间主要在每月的初 一、十五、其他时间不定期;活动一般以自发为主,期间一般由道士、经友主持,除个别场所外,属松散型;收入有的归老人协会,有的由村集体收入,也有个别的属私人收入。
三、民间信仰存在的原因及现状
(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社会体制的磨擦和碰撞,商品经济的竞争性和风险性的凸显,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惑,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现在的农村,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生活水平就自然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贫乏。最终导致村民信仰众多,迷信极盛,神汉巫婆在农村大有市场,这也为农村存在一定数量的民间信仰场所提供可能。
(三)诸如教理、教仪上的随意
当前我县民间信仰场所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本文2011-08-04 19:08:4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