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应急管理工作
为全面掌握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008年10月至11月,我办采取座谈了解,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对全市14个县、区(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分别查看了县级、乡镇、社区、学校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体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案三制”健全,应急值守到位,综合协调较好,资料管理规范,信息报告及时,情况处置得当,参谋作用明显。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区(市)有余庆县、正安县、赤水市等。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2008年以来,各县、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案三制”要求,紧紧围绕“集中领导、机构健全、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目标扎实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进展较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七个方面的工作成效明显。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县、区(市)和各级部门总体预案齐全,根据总体预案制订了专项预案,并有计划地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特别是余庆县、正安县、赤水市将总体预案的制定推进到了村(居委会)一级;务川县对乡镇级预案的制订进行了统一培训,预案比较规范齐全。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县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全面完成。各县、区(市)在2007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了县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 “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应急管理运转中枢和参谋助手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目前县级政府应急专业指挥部不断建立健全,均增至20个以上。县级相关工作部门、学校和辖区内的绝大部分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正安县、余庆县、赤水市等机构网络比较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正逐步向社区、乡村和企业等基层单位延伸,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网络初步形成。
(三)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县、区(市)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按照“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整合各方应急力量和资源,理顺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关系,明确机构职责,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部分县、区(市)还层层鉴定了责任书,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到了具体责任人。遵义县制定了“问责制”,下发文件正式建立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各县、区(市)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制订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职责,强化了工作措施,保证了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如余庆县、正安县、赤水市制度化建设工作比较突出。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在工作中,各县、区(市)按照市的有关要求和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建立了军地、部门、乡镇间的一系列联动工作机制。四是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机制。各县、区(市)在认真抓好非常态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同时,还加强了常态下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特别加强了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限改工作。多数县、区(市)实行定期对辖区内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落实责任单位实施整改,加强预测和预警分析,提出措施建议,为有效防范和充分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加强政府值班和信息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通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级报告标准》和《值班工作制度》等文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信息报告标准和值班工作制度,规范值班工作和信息管理。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了特殊重要时期值班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稳妥、保密”运行。绥阳、汇川、务川等县区在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职能方面做得较好。正安县加强信息报告网络建设,建立了覆盖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村居和街道社区的应急信息报告员队伍,为信息报告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及科普宣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分别制定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应急专业知识科普宣教工作,扩大了应急工作影响。余庆县、务川县还采取在有线电视台、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设置应急管理专题栏目,出版县级应急刊物,编印《学生应急管理工作手册》,将应急知识列入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等形式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开展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区(市)组织乡镇、社区、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充分利用横幅、展牌、现场咨询、印发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应对法》等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基层和公众知灾防灾救灾能力。正安县抓住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禽流感疫情、“512”地震契机,推进“四进”活动,广泛宣传应急知识,成效明显。三是加强了应急培训。各地各部门采用党校授课、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级干部的应急综合能力。重点行业、高危企业等单位还组织专业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如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茅台啤酒厂、金仕利酒厂、遵义市公安消防支队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型专项演练,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
(五) 应急保障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如赤水市每年财政设立专项资金150万。二是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日常机构人员(除少数单位外)已全部到位,经过实践锻炼,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各专业(非专业)应急队伍,特别是各县、区(市)组建的以民兵预备役为主要力量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村(居)干部、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三是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并开展各类应急保障资源普查工作,各县、区(市)多方筹集经费,加强应急物资的购置、自制建设,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摸底登记造册。乡(镇)一级均建立了规模不一的应急物资(防火、防汛、停电应急物资等)储备库(室)。赤水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和管理比较规范。
(六)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抓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全市各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学校、企业根据实际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有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并层层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抓预案编制和演练,建立基层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按基层应急预案要简单、实用的要求,各地加大编制基层应急预案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力度,目前,全市各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的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已基本完成。同时基层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如学校紧急疏散演练、社区防火、防洪演练和森林火灾演练等,进一步完善了预案,增强了应急技能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三是抓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提高了先期应急处置能力。各县、区(市)均建立了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综合应急队伍(少则50人,多则200人),列编武装部管理,桐梓、绥阳、习水等几个县还列入财政专项经费进行保障,做到一旦发生情况,能立即出动,在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建立了村(组)、居基层应急信息员网络队伍,完善信息报告机制,确保应急信息及时有效。五是强化基层应急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应急管理进镇(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七)基层应急处突能力明显提高。各基层单位和部门通过建立健全预案,建立救援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应急处突能力明显提高。2008年1月,我市遭遇50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展开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抢险救灾,取得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大胜利。去年7月30日桐梓县发生特大洪灾后,市相关部门和桐梓县迅速启动预案,奋力抢险,成功转移近5万被困人员,转移了大量物资、设备,在县城险情大、人口多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取得了抢险救灾的胜利。余庆县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推进器残骸落区,去年市人防办、余庆县政府等相关单位先后两次成功组织疏散撤离工作,县城及周边乡镇群众近13万人安全、有序、按时疏散撤离落区,没有出现任何混乱与伤亡。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虽然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可预、可防、可抗、可救,依靠坚强及时的领导,完备的制度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完全可以把突发性灾难事故降到最少,损失降到最低。
二、几点体会
(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有效开展应急工作最关键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一案三制”建设,切实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落实管理应急专项经费,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是有效开展应急工作的保障。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是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
三、存在问题
(一)个别县、区(市)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抓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不够清晰,个别基层应急管理干部还认为设立应急管理机构是多余的。
(二)预案体系不够完善。预案体系尚未形成网络,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覆盖面不广,各类预案缺乏必要的演练是全市预案体系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各级应急办对预案体系建设向基层推进的督促、指导还存在缺位现象。
(三)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各级应急办与专业应急工作机构(指挥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存在职能交叉、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四)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信息报告不够及时规范。红花岗区、遵义县、习水县等还存在信息倒流现象。二是干部队伍、专兼职应急队伍数量不足,缺乏必要的培训,应急知识储备不足,协同能力不强,现场处置能力有待提高。有2个单位严重缺编,只有1人,还联系其他领导工作,造成应急管理工作滞后。三是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不足,缺乏统筹管理,缺乏必要的专业装备和特种装备。四是市、县两级应急专家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应对处置工作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有待提高,应急处置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五)个别县应急值守不规范,不严格。个别县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坚持不好,应急值班电话夜间通过呼叫转移转接,有传真无人接收的现象。应急信息报告不规范、不及时,存在不按标准和程序报告的现象,甚至仍有迟报、漏报、错报的现象。
四、下步工作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查找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督促各县、区(市)尽快制定应急管理规划,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加强应急宣传工作。建议把应急管理干部的培训列入党校、各类学校培训的重要内容,尽快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大对专(兼)职应急队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把应急管理干部送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方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选择应急工作基础好的县、区(市)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
(三)继续加大“一案三制”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预案,切实组织好各项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检查力度,达到以考促管、以考促学、以考促落实、以考找差距的目的。
(五)建议着力完善应急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市、县两级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
(六)认真搞好应急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全县应急管理工作
本文2025-05-05 03:46:5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