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7-24浏览:2967下载250次收藏
xx县是一个典型的边疆贫困农业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丰沛,河流纵横,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但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水资源地域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山高谷深,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概括起来就是“丰而不富”。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过多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汛抗旱、农业灌溉、水土保持、城乡供水体系。到2010年底,全县有在建中型水库1座,设计库容9965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7座,总库容374万立方米;有坝塘53座、小水塘105个;已建成的三面光沟渠有104条334.21公里,小水沟7174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3.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1万亩,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为1.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程度达41.57%。
然而,由于自然、历史及投入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工程性缺水严重,尤其在2010年遭受的百年一遇旱灾中已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山高水低,水资源利用率低。虽然县境内有普厅河、那马河、西洋江、南利河、郎恒河5条主要河流和29条大小支流,但xx县农村大多山高坡陡,有流水的河流大部分处在低处,且河势平坦,能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资源极其有限,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压力大。我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县级财政困难,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投入,州县配套的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县级财政只能提供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贷款贴息,导致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难以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严重。我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变化大,喀斯特地貌明显,石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仅有中型水库1座,设计库容9965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7座,总库容374万立方米,有坝塘53座、小水塘105个,且蓄水空间分布不均,中型水库蓄水占很大比例,仅清华洞水库蓄水量就占全县库塘蓄水量的96.4%,而小(2)型水库蓄水量只占全县库塘蓄水量的2.25%,很多山区、半石山区、石山区缺水地区的农田耕地没有布局蓄水工程,工程性缺水严重。
四是洪涝灾害频繁,农田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难度大。近年来,我县洪涝灾害不断,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仅2001年就发生了“7•3”、“8•25”等几次特大洪涝灾害,导致2000多条农用灌溉沟渠被毁,13000多亩农田无法正常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损失高达5200多万元;2004年的“5•15”洪灾又冲毁沟渠230条,造成9867亩农田无法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损失高达725.44万元。全县遭受洪涝灾害的程度深,影响的范围广,农田水利设施损毁点多,修复难度大。
五是水源工程缺乏维修养护资金,工程病险严重。大部分小型水库、坝塘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且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病险库塘多,全县17座小(二)型水库中就有12座存在病险,安全隐患突出,工程运行维护十分困难,水库、坝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蓄水作用。
六是水利工程缺乏配套设施,灌溉引水工程不完善。境内所建成的水源工程,几乎没有建设干支渠等灌溉配套设施,从水库、坝塘到田间的灌溉沟渠仍使用原来的土渠,75%流水被渗漏,造成水源浪费,水的利用率低。没有水源保障的引水沟渠,通过防渗改造的不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