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2011-2015)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试点工作规划
(2011-2015)
临湘市江南镇市全省“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省级联系乡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部于今年2月份在冷水江市的调研发言和5月6日在常德召开的“全省百城千镇万村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座谈会”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江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和推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构建和谐、平安、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现根据实际,特制定江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规划。
一、镇情概况
江南镇位于临湘市北部,紧靠长江,东与黄盖湖接壤,北与湖北洪湖市隔江相望,辖13个村(场)、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7846户农户,总人口3.2万人,有耕地面积7.5万亩, 养殖水面2.3万亩,镇域面积116.3平方公里。是临湘市唯一的纯平原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南镇属于农业大镇,以种养业为主,特别是水稻、棉花、蔬菜、油菜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以盛塘、牛湖、孙洲等村为中心的优质稻生产基地,以谷花、新洲、晓洲、灯塔等村为中心的棉花生产基地;以谷花、新洲、牛湖、晓洲、灯塔等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以长江、孙洲等村为中心的油菜生产基地。从2008年开始江南镇启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09年开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通过4年的时间,江南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0年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2.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00万元,财政收入1157万元,人均纯收入6380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环境治理作为改变乡村面貌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平衡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根据“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产生支撑、村容切入、资源整合”的要求,通过抓点连线,扩线成面,整体推进,把江南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支撑有力,基础建设功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健全,城乡一体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社会管理民主和谐,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工作目标
江南镇“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全镇基本实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经济鲜明,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人均收入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根本改观,社会风气健康文明,基层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镇村规划基本同步。深入调研,认真编制,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要求,坚持镇域建设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以镇域建设带动村庄建设,以村庄规划建设引导农村有序集中建设,完成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全镇13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镇村规划一体化格局。
2、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蔬菜、养殖、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在适宜区域全部覆盖,形成蔬菜、粮食、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生产区域全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覆盖面达到50%以上,实现全镇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每村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1—2个。
3、基础设施加强完善。实现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五化”目标,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镇村实现通村水泥路路,全镇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70%以上,通电率达到100%。5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洁净能源,配套卫生厕所和洗浴设施,试点村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舒适,达到“八通六有”,即通安全饮水、通水泥路、农电、电话、有线电视、宽带、沼气;有村阵地、卫生室、文化室、小学、幼儿园、连锁农家店。
4、公共服务配套健全。农村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特困户救助率达到90%。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救助面逐年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各村学校、卫生所、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以同一标准合理配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5、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序规范,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全面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更加有序,支农资金整合效益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率先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创新和突破。
6、城乡一体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健全,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城乡发展、产业聚集、社区村落布局合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城镇建设步伐明显推进。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明显加速。
7、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全面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员远程教育和村级阵地建设全覆盖。村民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80%以上,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各村村务全部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明显加强,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8、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主导产业全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覆盖率达到60%以上。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各类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农业服务体系。
四、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依靠群众。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好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活力,汇聚建设合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坚持规划先行,以现有自然村庄为基础,编制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和整治。选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做一件成一件,有序推进。
3、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各行政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体现各自的特点,彰显各个村庄的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不搞统一模式。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干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总体布局
编制江南镇域总体发展规划,将镇域总体形成三大区间布局,完善各空间布局规划。
一是新型工业辐射区。以鸭栏村为中心,连接儒溪化工园,沿s201向四合村辐射,形成以制造业、加工业、物流业、仓储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区。
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牛湖村为中心,覆盖江南村、盛塘村、孙洲村、长江村等村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高产水稻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形成一个蔬菜、粮食、养殖产业园区。
三是集镇商业贸易区。对集镇范围实行扩容提质,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三个主贸易区。
1、以商业街和府前街为中心,形成服装、家电、超市一条街。
2、以谷花老街和供销大道为中心,集中农资、菜场、餐饮等商业产业。
3、以白沙街为中心,形成日用品批发和建材中心。
(二)、农业产业共融
按照调整结构,壮大特色,促进增收的思路,坚持巩固发展粮、棉、油传统优势农业,加快发展主导特色产业。
1、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区域。根据实际,突出五大主导产业。蔬菜产业。以牛湖村山东寿光情蔬菜基地为中心,向谷花村、长江村、江南村和新洲村覆盖,以铁桃线与二级渠之间的区域为主,建成10000亩无公害蔬菜产区。粮食产业。以牛湖村、江南村、长江村二级渠以南及盛塘村、孙洲村为主,保持粮食生产面积,建立20000亩优质高产水稻基地,通过更新品种,科学种植,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水产品产业。以江南村、天鹅湖渔场及土箕湖为主,大力发展青鱼、桂花鱼、网箱养鳝等特种水产养殖。蛋鸡养殖业。大力发展养鸡场,以目前长江村、谷花村、新洲村5个万羽养鸡场为带动,全镇发展成10个万羽养鸡场,10个千羽养鸡场,形成全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藜蒿产业。以晓洲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四合、新洲、鸭栏建成2万亩藜蒿种植基地,形成藜蒿种植产区。
2、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主要打造好湘北米业有限公司,江顺农产品产销公司,山东寿光情蔬菜产销公司三大标志性龙头企业,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以加工促生产、带基地,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模式,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湘北米业专业合作社,江岸棉花专业合作社,江顺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体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展好养鸡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拓展农业产业多种功能。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利用江南镇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和倚靠长江的独特优势,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建2-3家垂钓、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扶持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2011-2015)
本文2011-07-18 19:39:24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26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