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政协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爱国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成果。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一、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始终同中共和广大人民一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把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夺取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走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建立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人民政协的作用功不可没。
各民主党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探索国家和民族命运历尽曲折甚至走过很多弯路,但始终追求真理,与时俱进。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后,各民主党派一度以引领中国政治发展方向而活跃于政治舞台,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追求目标,但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很快惊醒了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不切实际幻想,毅然抛弃中间道路,响应中共“五一”劳动节号召,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为新中国建国作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人民政协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其人民性更加突显出来。只有在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人民政协的人民性才能最为彻底和广泛,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才能真正实现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坚持政协的人民性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脱胎换骨与时代同行的结果。各民主党派在时代大潮面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抛弃本阶级之利益,与人民站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的革命性与伟大精神。人民政协作为以民主党派最主要的政治活动组织,其人民性得到更加充分体现。1982年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地载入国家宪法,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庄严使命,人民政协要在团结民主旗帜下,认真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广泛民主,加强团结力量,坚持好人民政协人民性,这既是人民政协职能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性是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
浅谈人民政协的人民性
本文2011-06-30 16:39:5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