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公安队伍建设之我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形势发展需要,不仅给公安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提高基层公安队伍素质和战斗力,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各级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联系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实践和社会治安实际,对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浅淡几点看法。
一、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抓住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警务机制改革,积极调查工作思路,不断强化队伍纪律作风的教育与整顿,公安队伍执法水平、工作作风、实战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取得明显进步,公安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公安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政治思想、纪律作风、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不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消长给部分民警带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学风不浓,敬业精神淡化,凝聚力减弱,行为方式变异;队伍中上进心不强,重实惠、淡荣誉观念的现象存在;在基层队伍中,政治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空气淡化,有相当一部分民警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业务素质仍较低。一是有的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业务知识,对新形势下执法办案要求不了解、不掌握。不少新民警对法律和业务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尤其是近几年刚从地方和转业军人中录用的新民警,只进行一二个月的短期培训,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法律和业务知识,对办案有关程序要求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岗位执法要求。二是有的老民警往往习惯于凭经验办案,不注重知识更新,对新形势下执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明确,有的还错误地认为规范执法、按程序办案是束缚自己的手脚,会降低工作效率;三是有的民警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下,少数民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没有经济利益的案件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该办的不办;有好处的案件争着、揽着、抢着办,借执法办案之机,吃拿卡要,有的甚至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四是有的民警热衷于交朋友,伴大款,甚至与劣迹人员混在一起,吃喝玩乐等。
(二)纪律观念和艰苦奋斗观念淡化。一是少数民警工作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仍然存在;上班期间无精打采,做事机械性求应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二是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推诿拖沓,有利自己的事就去干,有油水的地方就去做;有的民警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就事论事,执法为民思想不牢固。三是有的民警宗旨服务意识淡化,耍特权,抖威风,对待群众态度生、冷、硬、横,工作敷衍塞责,见事躲避,不履行职责,有的利用手头的权力搞不正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群众感情。
(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机构设置不科学。因人议事、因人设机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了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致,彼此争警力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味讲究上下对口,左右平衡,造成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助长了扯皮推诿现象。二是编制结构不合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存在,一方面从基层派出所的角度来看,搞基础警务工作,每天不断忙于工作,没完没了,加班加点,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机关人浮于事,上班一杯茶一份报纸,休闲自在等下班,不止是警力充足,甚至是富余,导致警力资源极大浪费。三是用人机制不顺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民警自从参加公安工作,就一直在基层,条件艰苦、离家遥远、交通不便,一干就是很多年,岗位交流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民警工作成绩突出年年评先进,既立功,又受奖,可人没有变,依旧待在老地方,不能适时予与提拔或重用,导致民警工作消极,未能充分发挥潜能;四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向心力”,队伍不“活”。由于基层公安机关各警种业务分工不一,定岗定责、量化任务、细化目标、严格考评、兑现奖罚等环节,缺乏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考核标准,不同县区公安局考核办法又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县、区公安局,不同警种的考核也相差甚远,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出基层民警的实际工作量,民警抱怨大,使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激活队伍的效应。五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拉动力”,队伍不“力”。在许多基层公安机关,奖勤罚懒的考核评比不尽合理,一个单位是否先进或末位,还有凭印象凭好感的现象,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考评机制,挫伤了民警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还有一些基层领导在业务工作的考核考评、上级对下级政治上的评价、工作好坏的评价等方面不够公正,导致一些民警甚至基层领导把心思放在了哗众取宠上,考虑的是“谋人”,而不是“谋事”,队伍抓得不严,抓得不力。六是优胜劣汰不健全,缺乏“驱动力”,队伍不“强”。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岗位交流等方面的竞争机制不够健全,民警素质的提高不能与民警个人的政治、经济利益成正比,大大影响了民警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一些基层领导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导致一些基层民警产生了“无为”思想,缺乏工作的原动力,出现了吃闲饭的人多了,真正干事的人少了。
二、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公安机关内部的因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他们的希望一旦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油然而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
新时期基层公安队伍建设之我见
本文2011-06-06 20:11:3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