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机关干部
机关干部是各级机关的物质承载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关干部,就必须在为人和做事上下功夫。下面,结合在机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机关干部,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机关工作就是做事,平时的做事就是考验大家的做人。因此,机关干部要想做好事、干成事,必须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做人是一门功夫,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机关干部都要做到“在学习上先于人,能力上强于人,创新上优于人,风气上正于人,形象上好于人”。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机关干部还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品质。
一是要虚怀若谷不事张扬。毛主席曾讲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机关讲究的是安静、沉着和稳重,个性张扬虽然不是什么过错,但过分张扬,风头十足,会给人一种不老练、不成熟的感觉。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机关干部是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些人见得多了,本事长了,受到领导的重用,就忘乎所以,自以为是,用土话说,就是“扬武”的不得了。这样的干部,最容易遭人非议,降低社会评价。所以说,机关干部不要犯轻浮的毛病,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低调门处理问题,要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看人看事,把别人高看一眼,就等于把自己高看了一眼,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二是要淡泊名利耐得清贫。这是名利观的折射。要想在机关干好工作,必须有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思想,必须有一种耐得清贫、守得寂寞的节操,说到底就是要把名利观、价值观搞端正。一般来说,对名利看得淡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好口碑,领导喜欢淡泊名利的人,群众尊重淡泊名利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关键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尤其是在大机关重要而敏感的岗位上,不会利欲熏心而干出有损机关声望的事,不会因为争名夺利而把一个单位搞的四分五裂。
三是要胸怀坦荡容人容事。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和涵养。明代一位理学家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指的就是胸怀宽广,坦荡如砥;厚,指的就是做人的内涵,深渊敦厚。两者合起来,就是“大器”、“大气”,大器能盛大气,同样,大气也可以成就大器。机关干部最忌讳小肚鸡肠,为了一点小事就纠缠不清,不仅影响工作精力和工作情绪,而且还影响个人形象和机关风气,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事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财富,良好的人缘就是力量。
四是诚信厚道戒虚戒漂。这反映的是一个人诚实的品德。事因实而成,人因诚而立。诚信厚道、不虚不漂是机关干部立身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机关干部安身立命的根,也是对机关干部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标尺。百年大树长盛不衰,靠的就是根底实,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平时,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喜欢说大话,讲空话,不求真求实,不忠诚老实。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学学周总理,一生谦逊,一生忠诚,确实称得上做人的典范。
五是要行为有节言语有度。这反映的是一个人自律的素质,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最直接、最外在的体现。《史记》里有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作为机关干部,小行也须细谨,小礼也要大让。因为机关干部的身份不同,代表的是机关的形象,有时甚至是各级领导的形象,在别人眼里,机关是有知识、有修养,能力素质较强的一个群体。不管你的本事有多大,如果在一些小节问题上不注意,往往影响你的立体形象。古人讲,大道亏于小行,行为稍有失节,言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别人看扁了,看轻了。那么什么是行而有“节”呢,我认为机关干部的“节”,应该包含中国公民普遍的道德准则,容纳军人道德的共同要求,同时要突出各级机关的典范。一句话,就是不要做出格的事,行为要高尚,不要低俗;要大气,不要小家失调;要正派,不要搞歪门邪道;要落落大方,不要畏畏缩缩。那么什么是言而有“度”呢,我感觉,这个“度”,就是程度、尺度、分寸,要掌握好这个度,就要有备而来,没有准备不开口。人们常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那张嘴上了”,这是对一些信口开河的人讲的。在机关工作,并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不让你信口开河。有些场合,话不说不行,比如学习讨论、开会发言、研究材料,让你说时你就说,并且多说、说好。有些场合,就不能话多了,比如“开小会”、说是非的地方,最好不参与、少说话。我们一些干部,往往在这些方面不太注意,老爱“嚼舌头”,说一些飞短流长的话,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一些事领导还没有拿定主意,他那儿已经给定了,有的人甚至拿领导的“轶闻趣事”开玩笑,说领导的笑话。这是机关干部的大忌。
做事是素质的反映,是能力的体现。机关工作很繁重、很庞杂,要把每件事做出水平、做的无可挑剔,实属不易,这就需要有灵活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应把握以下七个原则。
一是协调八方游刃有余。有人曾经说过,在机关工作,三分能力,七分协调。这话虽然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但由此可见协调在机关工作中所占的分量。一般来说,机关的协调范围不外乎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四个方面。对上协调的对象,主要是指各级领导和对口的上级机关。严格意义上讲,对上的协调,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或者说是一种私下的请示。就是说,在某项工作,领导与上级还没有拍板定案,或者当时还不便行文请示时,尽量“游说”上级和领导,以便工作主动。对上的协调,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就是要做好领导之间的协调,以免造成工作被动和领导之间的误会。对下协调的对象,主要是指所辖单位。有时一项工作,牵扯到好几个单位,这些单位之间不好相互协调,大家作为牵头科室的参谋人员,就要起到牵头作用,在工作上多想一些,想得周密一些、主动一些,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和漏洞。对内协调的对象,主要是机关内部,严格地说,就是协作关系。机关工作实质是一个系统工作,机关的每个科室都在这个系统之内而存在,任何科室都不可能孤立地开展工作。某项工作一个科室
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机关干部
本文2011-05-24 09:35:19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