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于震宗老师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众多校友回校庆祝,我们班有22名同学参加了这一世纪庆典。
母校培养我们成长,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是每一位同学的迫切愿望。樊××同学早已经与多位老师取得联系,并安排了会见时间。当发现没有 于震宗 老师时,大家自然地问起他,得到的回答是: 于 老师在两个多月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听了,心里为之一震。
四年前,我们参加母校96周年校庆时, 于 老师虽已鹤发童颜,却并未老态龙钟,仍思路敏捷,行动自如,耳聪目明,还很健康,与我们相见,谈笑风生,还能记起很多同学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问老师高寿,说再有半年就83岁了,照此推算, 于 老师享年87岁。
我们在校时, 于 老师带我们班的时间最长,他不仅仅教授专业课,还担任班党支部副书记,有管理责任在身。尽管我们班有指导员、工宣队员、班主任,还有多名其他代课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班的课程安排、课本发放、课时比例、外出参观、开门办学、毕业分配等 都有于 老师直接参与确定,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老师,包括两任班主任。
于 老师处世老道,大智若愚。论年龄、论学识、论资历,他都是资深学者。可从外表上,绝对看不出他的光华耀目、锋芒毕露,显得是那样的普通、诚实,甚至有些木纳。我曾亲眼看到,他诚惶诚恐地接受人家的批评,略显委曲和无奈地回答人家的责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意见,他一般都不会直接回答,总要采取迂回的办法,即使意见接受了、问题解决了,也让人感觉不到他本人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用这种方法,在那个“政治挂帅,无限上纲”年代,较好地保护了自己。
在那个政治敏感年代,老师不仅要实现自保,还要保护好每一位学员不受伤害,并尽可能多地给学员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其成为有用人才。 于 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聪明才智,在取得当政者信任的前提下,巧妙安排我们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怀念于震宗老师
本文2011-05-16 18:49:29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10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