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11-05-13浏览:2689下载272次收藏

关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要求。涟源市财政局通过调查后认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并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一、涟源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超常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快速增长,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结构逐步优化。2007年,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542.7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8%。其中图书馆60万元,文化馆59万元,乡镇文化站121万元,无线转播台61.3万元。公共文化活动投入218.8万元,重点文化项目投入107.3万元,其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3.7万元,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专项经费32.4万元,农村电影放映工程61.2万元。  

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城区图书馆建设,市图书馆占地面积 2440平方米 ,馆舍面积 5420平方米 ,藏书15.3万册,市图书馆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馆,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乡镇图书室6家,“农家书屋”2家。白马镇建立了作家爱心书屋,藏书5万余册,被确定为湖南省文艺家乡村生活基地、中国作家协会南方创作基地。市文化馆用房面积 2500平方米 ,每年举办1次广场文化艺术节,青少年宫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举办培训班,学员达2000人次,投资15万元建立了老年娱乐休闲中心,每天参与人数达400人。市湘剧院是全省3个保留湘剧剧种的剧团之一,年创作剧目5台以上,利用舞台车每年下乡演出200场次以上,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好剧团。全市现有20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全国先进文化站1个,省先进文化站4个。市电视台实现了采、编、制、播数字化配套,拥有 200平方米 的小型演播室和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电视台每年举办1期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班,1—2期广播电视技术培训班。1995年财政拨款2万元,社会捐资30万元,建设了香乐山无线转播台。2007年市财政拨款10万元进行有线机房改造,有线电视目前拥有用户21000户,传输节目40套。现有农村电影院1家,农村电影队30个。  

2.精心打造市民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为提升文化品位,2004年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建成了光明山休闲广场,广场集商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每天在广场上休闲娱乐的市民近1000人,大大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开展。2007年,整体投资1800万元的市体育馆竣工并投入使用,体育馆拥有近3000个观众席位,财政投入体育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经费34万元,邀请阎维文等著名歌唱家来涟举办了多场文艺演出,举办了中美篮球表演赛等体育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3.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了重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2006年投资10万元新添10台计算机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方便了图书借阅,提高了管理效率。2007年启动农村电影“ 2131” 工程,中央、省财政投入资金56万元,共放映电影1万余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有246个盲点村解决了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市有7个乡镇与城网联通,1个乡完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首批65个村建设经费97.5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4.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展了公益文化服务功能。以创建文化先进单位为龙头,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三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 2131” 工程等活动,带动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拓展了公益文化的服务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使文化成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