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市发改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府召开全市发展改革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发展改革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市“两会”和市政府全会的部署,总结2010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发展改革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围绕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和80年一遇严重旱灾的影响,面对“十一五”收官之年的各项重要工作,全市上下按照“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4.6%。全市经济社会总体上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通过落实中央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抗旱保增收工作,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增加值7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2元,粮食产量90.5万吨。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10.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中低产林60万亩。启动了澜沧拉祜族聚集区综合扶贫开发。加快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整村推进、易地扶贫、以工代赈项目,解决了8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强化在建项目管理和已建项目的后续跟踪问效。全年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311项、资金11.3亿元。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1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1亿元,增长36.5%,增幅排列全省第四位。其中完成交通建设投资 60.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9%,成为投资工作的一大亮点。列入省“三个一百”的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7%。能源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糯扎渡电站筹建工程,建成威远江和三江口电站。启动实施了500千伏思茅、110千伏洗马河输变电工程、一批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和农网、城网改造项目。交通建设方面,建成澜沧—惠民、思茅—澜沧二级公路;加快澜沧—小黑江、澜沧—西盟、思茅—江城、景谷—宁洱、景谷永平—临沧、xx国家公园旅游环线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2995公里。水利建设方面,加快实施镇沅五一、澜沧小坝子、景谷曼转河、墨江中山等骨干水利项目,新建“五小水利”工程3100多件,解决了18.7万人的饮水安全。市政建设方面,完成中心城区路网工程投资2亿元,新建城市道路7条;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步伐,重点实施一批路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
(三)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推动工业聚集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1亿元,增长13.8 %;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6%。茶、林、电、矿等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较为明显,实现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8%。云景林纸9万吨、天壁水泥厂120万吨、建峰水泥厂120万吨、大平掌铜矿日处理4000吨等重点工业发展和技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外贸易和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通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松香、咖啡出口和木材进口大幅增长的拉动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49 %。通过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等措施,稳定消费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扩大和促进城乡消费需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比控制目标低2个百分点。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拆除重建d级危房校舍15万平方米。建成思茅师专新校区和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开工建设xx大剧院、文化馆、科技馆。实施一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团结进取、锐意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十二五”是我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需要认真研判、准确把握。
第一,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经历金融危机影响后,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压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消除,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加大了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复苏的风险。由于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减弱,在经历2010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今年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有放缓的趋势。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将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大动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4.5%,低于2010年0.3个百分点。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经济增长由回升转向回稳的新阶段,依然面临较多的外部风险,经济增速减缓压力进一步增大。“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据专家预测,2011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放缓至10%,预计全年经济增长9.8%,较2010年低0.5个百分点。
第二,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大家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切实把相关政策用好、用足、用活。
第三,要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多年努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开始释放,优势产业培植、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支柱骨干特色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交通、市政、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全市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不断深化,为激活市场动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上下“思改革、谋发展、促和谐”的思路
在2011年全市发改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1-04-23 14:36:1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916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