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民工大量返乡对农村的影响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11-04-19浏览:3008下载155次收藏

据了解当前,部分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部需求减弱和自身周期调整的压力下,因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等原因,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工返乡。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预计部分地区返乡农民工人数还将大量增加。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充分了解并把握返乡农民工需要的前提下,及时与他们“牵手”,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抢机”、“充电”、“撑伞”,使之感受到返乡的温暖和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否则将可能引发就业、治安、社会保障等新的社会矛盾。   

一、农民工大量返乡原因  

农民工,通常简称民工,属于具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的人的称呼,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打工作为谋生手段的社会群体。提及“农民工返乡”,许多报道多呈紧张情绪。然而,值得分析的是,大批农民工返乡,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但具体情况却需分别对待。从产业布局来看。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向来就是产业状况的风向标。改革开放30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南沿海转移,是因为珠三角、长三角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而现在,在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挤压,一些企业关停并转在所难免。在这样的前提下,歇业的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说,这是一次劳动力的返乡休养,或许就是为下一次产业的升级积蓄能量,当然前提是相关地方和部门能积极引导,及早制定全面有效的计划。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看。据分析,返乡的农民工有几种情况:一是认为当前在城里呆着收入不高,与城市生活相比,回乡生活的成本可能更低,无奈只好回家等待机会。二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的倾斜,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从实际看,这两种情况也不无道理。农民工从农村向沿海转移,是基于一个前提:城市有足够的就业空间。如果这个就业的空间缩小或是投入产出比不合算了,农民工自然有权作出去留的决定。  

二、农民工大量返乡的特点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农民工大量返乡,并不是农民工的自由选择,而是企业倒闭、停产潮下的被迫后退。从分析来看,非正常返乡的农民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返乡农民工的年龄来看,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占多数。据了解,返乡农民工主要以已婚、有家室,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群体,他们具有较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2、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来看,蓝领、普工、低学历者占多数。尽管返乡农民工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但总体而言,返乡回流领域特征突出,基本上是蓝领、普工和低学历者,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所供职的企业是加工出口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返乡农民工中,“蓝领”与“白领”并存,“白领”约占少数;技工与普工并存,技工占少数比例;高学历与低学历并存,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人员占80%以上,高学历(含高中及以上)人员是屈指可数。  

      3、从返乡农民工的现状来看,愿意再就业的占多数。目前的农民工“恋土”意识薄弱,均不想再从事农业生产,希望再就业。有部分的返乡农民工为了兼顾照顾家庭,愿意在本地再就业;有部分具有一技之长和资金的返乡农民工愿意在家自已创业;有大多数的返乡农民工想等待机会重新外出务工。  

三、大量农民工返工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劳动力的使用随产业的波动而波动,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返乡潮的出现,不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转向的讯号,更是一个需要直接面对并解决的现实经济现象,而现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使我们更加关注这个现象。大批农民工返乡,让人们得以深入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动力如何使用,并进行新的探索。可以预计,未来返乡的农民工还会增加。农村劳动力返乡的迁移行为不仅影响到个人以后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也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影响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农民工返乡不是坏事,是中国“三农”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此外,农民工返乡有助于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缓解城市就业和其他社会矛盾;农民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中国粮食储备,增强中国在粮食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有效缓解本地本企业用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民工大量返乡对农村的影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