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中心镇建设规划纲要
**镇市级中心镇建设规划纲要(2010--2012)
一、总体目标
**镇位于**县西部,大巴山南麓。距县城 25公里 ,距万源市 85公里 。东邻高燕乡,南接庙坝镇,西连沿河乡,北靠巴山镇及万源市钟亭乡。全镇幅员面积61.2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国营茶场。全镇总人口12228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81人,城镇化率15.4%。根据市级中心镇的相关指标,到2012年,我镇建成区面积将扩大 平方公里,达到约 平方公里,场镇增加人口 人,达到 人,城镇化率 %。总体目标是把把**镇建设成为**县域次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和**体闲后花园。
二、重点任务
**镇是**县最著名的革命老区。红三十三军曾设军部于**大梁,军长王维舟亲自坐阵指挥,与敌人在镇域内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建立区级苏维埃政权。当地至今乃流传着很多当年红军战斗的故事。从现实基础分析,**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良好的自然条件。**镇作为**县西大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连接川渝的城万路贯穿全境。全镇自然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3度。二是良好的经济基础。**镇的“红色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猕猴桃、樱桃等现代农业产业,为**镇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良好的组织基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领会中央和市、县委的方针政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既对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有坚强的执行力,又能够结合**镇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动**镇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为此,**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市级中心镇”建设。
(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1、打造特色种植业。一是打造千亩樱桃园。结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十一五”已有的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建设千亩樱桃生态农业园区,打造品牌生态农业。将绿色生态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将绿色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将绿色生态环境与“**休闲后花园”的定位相结合,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以一年一度的“**樱桃文化艺术节”为平台,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做媒,企业唱戏,打造“休闲**,生态**、风情**”品牌。二是建立千亩猕猴桃园。在光明村建设标准示范园,实行片区整合开发。在全镇境内符合条件的河谷一带建成千亩猕猴桃基地。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实现企业“低成本”发展,农民“零风险”增收,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三是建立千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园。着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加大科技的指导与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要引导菜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观念,试种名优特新品种,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轮作降低病虫害;通过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蔬菜品质;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外观包装工作,重点发展旅游方便菜、美容保健菜、营养多味菜、无公害蔬菜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2、打造特色畜牧产业。在畜牧业上,一是坚持布局区域化,促进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猪、山地鸡、板角山羊等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不断提高畜牧业总体效益。二是坚持养殖规模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走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道路。三是坚持生产标准化,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产品品牌化。四是经营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发展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外引内联相结合,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经营方式,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五是坚持服务社会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促进配套服务业发展。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3、打造特色旅游业。(1)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是**镇的宝贵资源,也是**镇的珍贵财富。要以红军革命历史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挖掘、整理、开发**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巧打红色文化牌。一是组织历史专家对**大梁、**议学村、**小河口等地的红军三十三军的革命历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二是多方筹集资金组织资金修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三是聘请市内外旅游专家策划**红色资源的品牌,建立红色旅游网络;四是设置山间露营基地,打造红军旅店,开发荞麦粑、侧耳根等“土菜”,打造“红色农家乐”。(2)着力打造“生态绿色休闲旅游”。以“**休闲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抓好**镇的“生态绿色休闲旅游”。建设好**河堤河滨绿色长廊、**镇风情一条街、**镇绿色休闲文化广场、**镇生态绿色产品交易市场,抓好场镇绿化、美化、净化,以“绿色体验、亲近森林”为主题,实现“生态**、休闲**、风情**”的旅游目标。(3)着力打造佛教文化与佛教旅游产业。**镇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珍贵的旅游资源。要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恢复新华村的**寺。**寺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大空间打造大文化。具体讲,就是以佛骨为媒,推动渝东北佛都建设;以佛事为点,促进市内外佛教交流;以佛缘为线,创新旅游产品开发;以佛教为面,联动共建佛门圣境。聘请重庆市佛教协会的高僧主持寺庙香火。一年一度举办**佛教香火庙会节。重点发展好佛教旅游文化相关的五大产业:①佛文化旅游业。以佛祖舍利为依托,发展朝拜、供养、禅修、佛事交流等宗教信仰和佛文化体验关联产业。②佛缘产品加工业。发展佛事用品、佛缘商品、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业,同时开展工业旅游。③佛学应用业。搭建文化产业创新孵化器,延伸佛学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打造佛学应用创业平台。④商业服务业。满足整个景区的配套需求,发展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住宿餐饮等综合商业服务业。⑤生态特色农业。利用**寺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旅游产业。
(二)开展场镇综合整治,提升场镇宜居质量。
按照风貌独具、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辐射明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镇风文明,和谐宜居的建设要求,我镇将全面启动场镇综合环境整治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场镇风貌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绿化和加强市政管理等。
1.场镇风貌改造。依托城镇较好的交通优势,镇区再现和延续传统川东民居和抗战建筑风格,体现红色文化特色,指导老镇区的街道风貌改造和新区街道建设,打造**镇成为**县红色小镇之一。**镇街道风貌定位:巴山红色街巷,双城相连,川东风情小镇。
巴山红色街巷:突出**镇的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巴山地域特色,挖掘**镇的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作为展示**特色的一张名片重点打造。
双城相连:老镇区跨过**河和索桥向南发展,新区将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整个镇区形成双城相连的格局。
川东风情小镇:建筑风格上提取传统川东民居和抗战的风貌要素,将川东民居的青山绿水、青瓦白墙作为**镇的风貌基调。
**镇镇区处在青山绿水环绕的自然基地内,同时也受到巴山红色文化的影响,整个镇区通过过河桥和索桥形成双城相连的格局。风貌引导设计中,街道在建筑和景观上进行控制,形成巴山红色,双城相连的川东风情地域化风貌。
在风貌控制上,内街和外街通过街道风格,街道尺度,风貌要素及材质和街道环境四个方面着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整个街道风貌要素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镇区保护更新的需
市级中心镇建设规划纲要
本文2011-04-08 10:24:26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847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