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严重浪费、超强度开采、无序开发现象等等。重点论述煤炭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提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从而实现煤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煤炭资源开发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
我市煤炭资源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预测煤炭资源储量的绝大部分。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解决我市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1 我市煤炭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和现状
庆阳煤炭资源覆盖全市各个区域,全省1428亿吨预测储量中,庆阳占1342亿吨,是全省预测储量的94%,建成投产后,必将成为我省又一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我市煤炭资源的特征和现状主要表现为:
1.1 继华能庆阳核桃峪煤矿(年产1200万吨)奠基后,庆阳目前有7个具备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条件的煤矿,将陆续开工建设,预计生产总能力将达3450万吨/年。这将使我市由煤炭净输入地区变为输出地区。
1.2 截至目前,庆阳市砂井子煤田已获得精查储量19亿吨,甜水堡煤田获得精查储量2000万吨,核桃峪煤田获得精查储量18.5亿吨,罗川煤田获得精查储量1.06亿吨。甜水堡南、宁南等煤田的精查工作也正在进行,详查储量超过17.6亿吨。宁中等煤田详查也均在开展,探明储量37.2亿吨,其它矿区正在进行普查工作。除核桃峪煤矿(年产1200万吨)开工建设外,目前庆阳具备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条件的还有甜水堡30万吨/年,甜水堡南240万吨/年,刘园子90万吨/年,马福川500万吨/年,毛家川500万吨/年,新庄800万吨/年,罗川90万吨/年等7个煤矿,预计总能力达3450万吨/年。据了解,这八大煤矿陆续建成投产后,必将成为我省又一大型煤炭能源基地,并彻底解决我省因缺煤导致短电这一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到2015年,陇东地区每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将达4000万吨以上,煤炭年产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1〕。
2 列举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我国的煤炭平均回采率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据统计,中国在1980—2000年的2o年间,煤炭资源浪费了280亿t〔2〕。我国采煤方法落后,土方法采煤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回采率低,而且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小型煤矿生产工艺落后,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使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2.2 煤炭资源超强度开采,无序开发现象严重。近几年煤炭价格飞扬,受市场需求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双重驱使,不少地方煤炭资源超能力生产和超强度开采,很没有章法,根本谈不上合理开发利用,而且乱采现象非常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事故频发。这样过度开采和浪费势必会造成煤炭匮乏,甚至资源枯竭,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3 煤炭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煤矿扩建,产能过剩。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地方发展双重作用,一些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办矿持续升温,煤矿建设项目多、规模大,片面追求高产高效,资源消耗过大,不按设计规范的标准回收资源,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国家规划2010年煤炭产量为26亿t,而各省区规划之和为34亿t,大大高于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2.4 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仍然是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一次单向粗放型利用方式,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煤炭资源大量开采使矿区环境承载能力下降,采掘引发的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严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原始径流,采空区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工程破坏,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另外,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废气、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空气、水体污染。
2.5 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变动频繁,管理人员锐减,行业管理更加弱化。煤炭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法律对煤炭行业的保护难以落实。随着煤炭价格上涨,在煤炭资源管理中存在审批不严、稽查不够的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小煤窑屡禁不止,煤炭资源开发无序,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难以治理。
3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3.1 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
3.1.1 井工开采塌陷土地,破坏植被,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减少土地利用率,改变地貌引发土地沙漠化。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泥石流,山体塌陷滑移,严重破坏矿区的植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料表明,井工开采每采1万t煤炭就有0.o1—0.29公顷的土地塌陷,平均为0.2公顷的土地塌陷。
3.1.2 露天开采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程度更大,这种采掘场挖损多是毁灭性的。露天开采直接挖损土地,破坏地表植被。据资料统计,露天开采1万t煤炭就有0.06—0.13 公顷的土地挖损,平均为0.08 公顷〔3〕。
3.1.3 煤矿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植被也遭到严重破坏。煤矸石是煤炭工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据统计,我国煤矿现有矸石山1 500万座,堆积量约3o亿t,占地约5 800公顷 。每年排放矸石约1.5—2亿t,增加占地约300—400 公顷。
3.2 污染水资源并加速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供水紧张、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区域内的作物大面积减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土地贫瘠,植被退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
浅谈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2011-03-26 12:55:28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794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