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新完善社区“大党委”制

栏目:总结讲话发布:2011-03-14浏览:2656下载244次收藏

创新完善社区“大党委”制 全面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适应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区情实际,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具有奎文特色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推行了社区“大党委”制,有效提升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我区创新推进城市社区党建的动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区和许多城市中心区一样,社区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一是政府公共服务不均衡“管不全”。由于大量行政村变成城中村和近郊村、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大量新经济社会组织融入城市社区,形成了一定区域内农村、城市社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交错“杂居”的状态。而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普遍处于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状态,公共服务存在“缺位”和“短腿”,城乡一元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管理运行体制不理顺“管不着”。虽然城中村、城市社区、各类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汇集城市,但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明显。机关企事业单位多由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管理;新经济社会组织实行的是主管部门、行业和属地管理;城中村和近郊村基本上是自治管理,与辖区内的各类单位主要是团结协作关系;城市社区实行居民自治,虽然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等协调议事机构,但由于这些机构比较松散,工作推进缺乏抓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难以形成。三是社区服务资源不充足“管不了”。随着各类社会人大量涌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逐步转入社区,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区服务资源滞后群众所需、“小马拉大车”、“想管却管不了”的问题一度比较突出;而与此同时,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只对内开放,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个别党员参与意识不到位“不好管”。部分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员、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抓住了社区就抓住了城市工作的根本。形势任务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从守旧思维和工作禁锢中解脱出来,对传统的城市社区党建运行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党建工作的新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新提升。

    二、我区创新推进城市社区党建的主要做法

    我们立足奎文实际,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党员为主体、以活动为纽带,统筹谋划,科学运作,探索实行了社区“大党委”制,初步构建起“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布局网格化。按照6000户左右的规模和10分钟服务半径,以街、路、巷、河为界,将全区所有村庄、社区、驻区单位调整为42个大网格,在网格内成立社区“大党委”,将村、居、新经济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范畴。以社区“大党委”为依托,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党员从业性质、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身体状况等,打破行政隶属界限,灵活组建交流提升型、便民服务型、维护稳定型、经济发展型、和谐共进型等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同时,依托市场、楼宇、园区、商圈、协会等,按照“x+1”模式建立党支部,切实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目前,全区成立社区“大党委”42个,实现了100%全覆盖,已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33个、楼宇楼栋党支部186个。

    (二)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职责明晰化。“社区大党委”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通过“四推一选”的方式确定。即由村居民代表、直管党员、在职党员、驻社区单位和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从社区党员中推选产生党委班子候选人,然后召开社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对其工作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是审议决定社区党建重大事项,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重大问题,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团结、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以及对社区各类成员进行服务、管理、协调和监督。其中,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村居、新经济社会组织及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企业党组织实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创新完善社区“大党委”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