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3-08浏览:2515下载184次收藏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这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本人所工作的柴庄乡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本人就如何扎实有效推动本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看法。  

  近年来,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我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构建新的平台,是我乡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具体生动的实践。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效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我乡新农村建设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扶持“龙头”为重点,高标准谋划农业,高速度发展农业,高质量提升农业,高效益经营农业,高水平管理农业,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很广,我认为主要目标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规划建设新村镇、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农村新风貌。实现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消灭贫困村组。狠抓村镇规划、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加快种植业、养殖业良种更新换代,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工程”。在稳定粮食、烤烟、林果、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项目,大力发展良种西瓜、大棚蔬菜、良种红薯等高效农业经济作物,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千方百计增收农民收入。  

  坚持自力更生,自求发展的原则。建设新农村,要突出农民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动员农民自愿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建设和谐、靓丽的新农村。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切实加强村庄规划,根据发展需要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个道路畅通、街道清洁、房屋整齐、环境优美、全面和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安排资金支持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工作。坚持先规划、快实施、抓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的原则。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学校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增强农民转产转岗的就业能力。积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农民受教育年限,达到无辍学青少年、无青壮年文盲,让农民人均掌握一门以上适用科学技术,大力培育能务工、能务农的“双能”增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