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献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创新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对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 (2009 )06-0005-0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体系。 ” [1]11 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 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97 年党的 十五大报告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 东,我们党把它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 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创立者 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2002 年党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加深 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并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马克思主 义 中 国 化 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 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 所作的以上几次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此前党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 是和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 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 这一论述是对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成果的最新概括, 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条件 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但是, 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 程中,引发出一些新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界定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对过去讲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怎么解释? 这就迫切 需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历史真实来解疑释惑,以 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 历史内涵的创新理论体系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 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 段 ”。 既然提出来 是 “开 始”、“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阶段”,那么,“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 期。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九项主要内容,并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收稿日期:2009-10-13 作者简介:贺可栋(1967- ),男,山东沂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12 月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 因此,我们必须弄 清楚, 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同一回事。 那么,为什么有 些同志坚持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包 括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探索, 甚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是由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 建 设 规 律 的 探索所开创的? 从认识论上说,这是把开始探索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 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 提出和解决。 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 设 规 律 的 探 索 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主要是围绕着“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来展开的。 邓小平曾经指出,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 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 我们并 没有完全搞清楚。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 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过去对社会主义是什么 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对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到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还是要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 [2] 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 理论,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 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 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 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渊源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 理论,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 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找到在中国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这种探索,虽然进行得艰难曲折,但却取得 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 大关系》《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等论著中提出的一 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1956 年 4 月,在经过大量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 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 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对于 同年 9 月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 来 邓 小 平 在 给 毛 泽 东 的 信 中 说 :“这 篇 东 西 太 重 要 了, 对当前和以后, 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 义”[3]68。 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 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完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 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强调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这个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 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 (2009 )06-0005-0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体系。 ” [1]11 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 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97 年党的 十五大报告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 东,我们党把它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 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创立者 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2002 年党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加深 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并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马克思主 义 中 国 化 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 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 所作的以上几次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此前党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 是和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 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 这一论述是对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成果的最新概括, 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条件 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但是, 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 程中,引发出一些新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界定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对过去讲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怎么解释? 这就迫切 需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历史真实来解疑释惑,以 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 历史内涵的创新理论体系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 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 段 ”。 既然提出来 是 “开 始”、“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阶段”,那么,“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 期。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九项主要内容,并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收稿日期:2009-10-13 作者简介:贺可栋(1967- ),男,山东沂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12 月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 因此,我们必须弄 清楚, 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同一回事。 那么,为什么有 些同志坚持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包 括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探索, 甚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是由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 建 设 规 律 的 探索所开创的? 从认识论上说,这是把开始探索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 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 提出和解决。 毛泽东从 1956 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 设 规 律 的 探 索 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主要是围绕着“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来展开的。 邓小平曾经指出,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 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 我们并 没有完全搞清楚。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 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过去对社会主义是什么 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对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到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还是要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 [2] 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 理论,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 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 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 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渊源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 理论,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 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找到在中国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这种探索,虽然进行得艰难曲折,但却取得 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 大关系》《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等论著中提出的一 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1956 年 4 月,在经过大量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 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 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对于 同年 9 月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 来 邓 小 平 在 给 毛 泽 东 的 信 中 说 :“这 篇 东 西 太 重 要 了, 对当前和以后, 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 义”[3]68。 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 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完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 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强调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这个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 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
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献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11-03-02 16:54:18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713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