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11-02-26浏览:2201下载199次收藏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自“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县域经济”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块状经济,也在沉寂多年后重新进入人民的视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谋求着新的发展。笔者作为四川省安岳县基层政府的一名领导干部,现就安岳乡镇经济发展中应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成、渝连线的中点。属典型浅丘陵地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2%。全县幅员面积2690.13平方公里,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辖22个镇、47个乡,共937个村,96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8万人。盛产柠檬、柚子、仔姜、红薯。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古多精美”佛教石刻艺术,还有韩国“普州太后”、诗人贾岛、数学泰斗秦九韶等众多名人古迹。2007年11月,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的基础上,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立足扩权强县试点的政策优势和成渝腹地的区位优势,推动安岳发展新跨越,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议确立了“努力把安岳建设成为中国柠檬之都、川渝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川渝丘陵特色工业强县、川渝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的新目标。应该说,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政策背境下,安岳乡镇块状经济的发展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乡镇经济的跨越已成为必然。但在发展进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一、关于土地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生产要素,更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本。作为农业大县的安岳,经济发展的好坏快慢与土地利用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但现实是,近年来,由于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农村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规模逐年缩小,土地的摞荒现象逐年加剧,土地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在农业税已取消3年、国家实行种粮补贴已4年且力度逐年加大的今天,返乡务农的农民仍是寥寥无几。这就形成了土地的重要作用与土地的巨大浪费之间的矛盾,而这矛盾则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单户种养结合的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今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单户种养结合的经营模式规模小、成本高、产出低,整个农业生产效率低,加之农业生产条件滞后,国家对种粮户的补助从根本上没有真正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瓶颈”------路和水等关键问题,作为农民的“命根子”的金土地始终刨不出真金。农民当然更愿意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行业,已致浩浩荡荡的农民大军涌向大江南北,前方满,后方空已成为一种必然。而这导致的结果则是大量的农业生产土地被荒废、耕种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  

要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个土地的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速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而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建立完善土地的流动和转包制度。通过土地的合理流动和转包,将不愿务农的农户承包的土地集中到愿意务农的农户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又可以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降低其生产成本,还便于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由村社集体出面,在征得个体承包户同意的情况下将搁荒多年的田土整治改造为池塘、园地,再发包给有能力的人去经营,通过吸纳外来资金来促本地经济发展。第三,国家投入农业和农村的重点应该放在彻底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上,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可以打捆使用到农业的基础设施上。只有把农村的水和路彻底地治理好了,农业才能形成一块巨大的“磁盘”,不仅能够把外出的人“拉”回来,而且真正能够“引凤筑巢。”  

农村的土地问题,其实质就是土地的集中——分散——搁荒——再次集中的过程。历史上历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进行的,都造就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代,这次的重新集中也不例外。单户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要求,更不能适应效率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要求。通过农民的自愿选择,通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土地的再次集中经营模式必将成为今后安岳农村的重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也必将为安岳乡镇经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为安岳打造“川渝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