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市“十二五”就业思路研究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1-27浏览:2791下载134次收藏

xx市“十二五”就业思路研究  
一、2006年以来基本情况 
 (一)城镇就业形势成绩显著: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39.36万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工作成效显著。  

(二)就业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涉及促进各类劳动者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苦干意见》、《关于印发〈xx市困难企业认定规程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就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鼓励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清腾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等。  

(三)就业援助就业政策惠及城乡困难群众:近年来,通过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为我市城乡的就业困难对象 余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一是扩大就业援助范围,让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到农村劳动者;二是扩大补贴范围,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创业的补贴范围扩大到农村劳动者;三是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的扶持政策扩大到农村劳动者。  

(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遍及城乡: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出台了 一系列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实施办法。如制定了《xx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和《xx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着手建立“1+x”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框架,提出全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加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意见》,按照“六个到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五)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建立:通过定期发行《xx就业报》,建立“xx就业”,设立求职用工咨询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广元统筹城乡求职用工信息平台。“十一五”期间,通过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努力实现供求双方信息对称,降低了劳动力求职成本,提供了用人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他们成功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  

(一)存在问题  

1、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出口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的风险很大。在整体就业供求趋紧的情况下,城镇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难度更大,特别是部分在公益性岗位或被企业吸纳就业的困难人员,面临再下岗威胁。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市尚有大量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市“十二五”就业思路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