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促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和审议了“十二五”规划建议。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个人认为:“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借本次理论学习机会,下面,我简要谈谈对“十二五”促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十二五”将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这是科学分析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必然得出的基本判断,也是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明确的历史定位。十二五”对农业十分关键,抓住机遇,农业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基本现状
我县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累计投资4476万元,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184处,新增灌溉面积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余亩,惠及2.17万人口,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沟渠1573条。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全县建成沼气池1280口。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迅猛发展。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5.47万千瓦增至2010年的19万千瓦。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41520万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0元。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二是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全县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田不足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小,特别是大部分山区耕地还是“望天收”状况。三是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多。五中会会指出全国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而我县现有贫困人口17300人,绝对贫困人口4000余人。四是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脆弱,百年不遇的干旱更是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全县1573条沟渠中,绝大部分为土渠结构,人畜饮水方面,虽然十一五期间累计解决了3万多人饮问题,但是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水利建设“重建轻管”问题较为突出。
二、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发展命题,对“十二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方向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结合全会精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
对十二五促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本文2011-01-14 17:01:1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