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11-01-12浏览:2751下载215次收藏

(2010年12月9日在xx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会主席团成员、党委副书记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xx镇恢复重建的决胜收官之年,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xx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武进人民的倾情援建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牢牢把握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对口援建的机遇,实施“促重建、求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发扬“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在灾后重建决胜收官的同时,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较好的完成了镇十五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农房重建全面完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灾后农房重建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号工程”认真组织实施,xx镇农房重建是绵竹市唯一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的镇乡,我们在抓农房进度的同时绝不放松质量监管,全镇干部群众顶烈日、冒风雨,迎着困难而上,取得了农房建设决定性胜利。2010年春节前,全镇2281户农户,6000余民群众全部告别板房,搬入了新居。我镇农房建设具有规划全覆盖、时间短、进度快、质量好、效果好的特点,成为了绵竹市一颗靓丽的明珠,得到中、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被定格为四川省农房重建的典范,成为全省样板。
——公共服务设施圆满收官。目前,我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圆满收官,并全部投入使用。一是新建占地10.052亩,建筑面积3024平方米,资金投入1116.4万元,各类教学设施配套齐全的学校、幼儿园,解决了全镇小学生和幼儿的入学;二是新建占地面积2.77亩,建筑面积1032平方米,投资574.58万元的卫生院,解决了群众就医问题;三是新建了一所占地4.3亩,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投入资金278万元的敬老院,解决了群众养老问题;四是新建占地6.7亩,建筑面积2164平方米,投资590万的综合服务中心及政权政法设施,方便了群众办事;五是新建占地7.3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2283万的市政公共设施及文化体育广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六是新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270万元的农贸市场,方便今后群众交易农产品,发展第三产业;七是新建总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投资409.96万元的7个村委会,方便群众办事;八是新建磷矿山桥梁2座,恢复重建磷矿山电网12.5公里,恢复重建磷矿山公路9.07公里,以发展矿山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所有公益项目设施配备齐全,功能完善,一个非常美丽的xx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我们在全镇7个行政村成功实施了农村集中居住点以工代赈项目,一共投入资金2140.44万元,全镇各村全面覆盖,包括道路、沟渠、给水、排污、堡坎、垃圾收集池、交通标志配套等。单说水泥路面硬化一项,全镇共打水泥路面75000平方米,实现农村户户通水泥路的壮举。目前xx镇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水系、电网、交通、通信全镇贯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少提前20年。
——经济恢复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700 万元,增长 15 %;财政总收入实现3000万元,增长28.6%,工业呈平稳回升趋势,农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三产业快速复苏,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促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完成“八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6.5%,达到6030元,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标志着我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增强了全镇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加奋勇前行。
攻坚决战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 强化管理,保障重建顺利进行
严格落实重建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重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结合绵竹实际,出台相应实施办法。依法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建设步伐。编制农房建设和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图集,加强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严格落实国家重建补助政策,及时发放各类重建补助资金。其中,发放农房重建户2273户,发放农房重建补助资金 3850.9 万元,全镇住房维修加固户 23 户,发放农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 18.4 万元。
多方筹措重建资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认真落实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扩大内需资金、城乡住房建设国家补助资金和江苏援建、社会捐赠等资金共计 7628.7万元。协调市信用社向1163户农户发放农房重建贷款2552.5万元,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预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是近10年的总和。
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严格招投标管理,严把项目入口关,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备案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台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动态和走向,实行全程动态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做到资金使用规范、拨付及时。全程跟踪监督和审计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率。利用招投标网和政务公开平台等定期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大农业投入,实现林业产业化,打造绵竹区域经济强镇
奋力推进xx“一一二”工程,用3年时间,实现薄壳核桃10000亩、笋用竹10000亩、猕猴桃2000亩的目标。实现林业产业化、林业产品规模化,打出品牌,重点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助农作用,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继续大力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带动订单农业发展。支持养殖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加快优质山区生猪生产,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森林植被恢复,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引导和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容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创新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维权救助体系,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镇兴办企业、发展产业。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2010年,我镇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家乐、农村种养殖大户,全镇实施小额贷款20余户,贷款金额达100万元,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三)加快工业的生产发展,巩固xx灾后重建成果。
矿山经济多年来一直主导着xx镇的经济命脉,也是xx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安全合理有序的进行矿石开采,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确保集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实现“以矿补农”的目的,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大事情。为了加快xx镇工业的生产发展,今年在武进的大力援建下,我们投入资金2002万元,完成了干河口大桥和徐家坪大桥的建设,完成了9公里长的矿山公路恢复重建工程,预计今年可实现磷矿石开采20万吨,石灰石开采3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800万元。
(四)力促第三产业大发展,全面搞活xx经济。
把握金广路,北京大道等交通大动脉建设使用契机。使xx区位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农村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大力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村集中安置点三产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引进和扶持大型商贸流通、山村酒店服务、物流配套等。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一是以玄郎沟地震遗址参观和玄郎沟集中安置点靓丽新农村参观为载体大力发展玄郎村特色农家乐7家,打造出了玄郎村乡村旅游精品。二是以云盖村冬枣种植基地和猴子岩河滩湿地为载体,打造云盖村滩湿地旅游景区。三是以凤凰村山货市场为载体,发展具有xx特色的商贸文化。四是以三江村红星猕猴桃为载体,观光农业带动旅游,实现农民增收。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利民惠民政策,搞活商品流通,激活市场消费,促进物流、全面搞活xx经济。
(五)夯实基础,拓宽思路,强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作为推动xx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镇政府夯实了基础设施,拓宽了招商思路,落实了目标任务,强化了考评机制,全镇干部群众关心、关注、支持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今年共引进项目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0万元,为xx镇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不断深化合作,巩固扩大援建成果
江苏武进对口援建我镇,既推进了xx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又密切了武进与xx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贸交流。我们要把武进援建的成果管理好、使用好,把武进援建的工作作风、先进理念学习好、继承好,在产业恢复和xx经济社会发展上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重建的圆满收官,武进对口援建的重点已从项目建设转移到支持xx产业恢复和经济发展上。我们要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民增强感恩意识,赢得武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环境,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为加快承接武进产业转移步伐,为xx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密切两地间交流,更好地通过产业合作洽谈、企业交流、产品推介等活动与武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xx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七)群策群力,成功应对“8.13”“8.19”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
今年,在百年不遇的 “8.13”“8.19”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面前,xx镇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坚强和奋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越的保卫家园,抗击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的斗争,我们成功带出了41名身陷生命孤岛的的矿工,并营救了4名伤员,我们及时转移群众、妥善安置群众,把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如此巨大的灾害面前,我们成就了“0”伤亡的伟大壮举。灾害过后,我们在镇财政非常困难的前提下,挤出资金处理了卞家坪、猴子岩的排危工程,加固修复 500米长的石亭江防洪大堤,有效的保护了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构建和谐xx
2010年,我们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体系的作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自治范围,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镇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健全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九)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经济有序快速发展。
我们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把道路、企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作为专项整治重点,特别是矿山的安全,做到安全防范全天抓。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出更加美丽的新xx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灾后重建和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拥有和增强幸福感。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受灾群众就业。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2010年,通过政府组织,成功输出劳动力300余人,全镇劳务输出创收1000万元。
加快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面,完成农村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2010年,全镇参加社保人数达480人。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加大农村低保和临时救济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双拥优抚工作,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