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风廉政教育月廉政党课讲稿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1-01-05浏览:2731下载283次收藏

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民加强作风建设— 自治州副州长  
同志们:  

    按照州纪委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讲课活动的要求,今天我就“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民,切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这一主题,和大家进行一次党课研讨。  

    求真务实、勤廉为民这八个字、两句话,虽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是新时期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准则。求真务实强调的是思想基础,勤廉为民强调的是实践标准,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做到勤廉为民,只有坚持勤廉为民,求真务实才真正落到实处。这两句话体现的是一种做人之本、为官之道、执政之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民是一个现实而紧要的时代课题“求真务实,勤廉为民”,是关心群众,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能够静下心来听一听群众的心里话,问一问他们关心的事情,看一看人们的生活状况。一个领导班子、一个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如何,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工作和面貌。哪里的领导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积极向上,真抓实干,哪里的群众就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工作就充满生机,成绩显著;反之,则人心涣散,斗志消沉,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做到“五常”,即常怀为民之心—以民为本,心里永远想着群众;常听为民之言—广开言路,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常思为民之策—做决策要替群众着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常兴为民之举—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少说多做,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不搞应付上级的形式主义。常记为民之托—十分珍惜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关于求真务实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说到底,就是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研究和掌握“三大规律”,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头。所谓“务实”,就是要在掌握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动、去实践。说到底,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长期的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我们党的实际行动赢得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力争做到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四求四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我们党的历史看,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求真务实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不动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到了党的十六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更加突出强调求真务实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关于勤廉为民  

    勤廉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求真务  

实的实践标准,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勤,就是勤奋、勤俭、勤政;廉,就是廉洁、廉明、廉政;为民,就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以民为重。概括起来就是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坚持勤廉为民,对党员干部而言,强调的是一种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对普通党员而言,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操守和政治品格;对执政党而言,所强调的是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对领导机关而言,强调的是一种政风。  

    是否勤廉为民,实际上关系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强调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我们党深刻观察历史和现实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20世纪后期,世界政党政治中最引人深思的现象,就是一些长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连续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发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些国家的政党当中,有的是因为国家经济没有搞好而下台,如印度,10亿人中,有1.5亿住贫民窟,有5亿人未用上电,3亿多人未有安全饮水,4亿多人是文盲,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失业人口7000万,童工1亿多,引起广大人民不满。墨西哥也是如此。但也有经济搞得比较好,却也下台了,如日本自民党,印尼专业集团等。为什么?分析这些老党、大党下台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党的勤廉为民上出了问题。一个党风不正,腐败盛行,不为民谋利的政党,最终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严重经济犯罪问题,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引起注意,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他还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强调,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发,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腐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如果自身腐败严重而又无力克服,必然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如果不为民执政,最终会丧失民心,丢掉政权,所谓“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一再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保持清醒头脑,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坚强有力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不断以新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顺利进行。  

    二、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发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风廉政教育月廉政党课讲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