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纪检监察机关顺应群众诉求强化信访监督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11-01-05浏览:2322下载136次收藏

(纪委 监察局信访室 教育法规研究室)  
    如何坚持正确的信访监督工作取向,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信访监督实效,维护群众合法合理的意愿要求,是当前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昌吉州纪委监察局在所属三县两市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基层的实际情况,获得一些启示。  

一、群众诉求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3件(次),其中来信492件、来访74件(包括集体访7次55人次)、举报电话7件。截止 7月10日 ,各级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共自办信访案件167件,办结125件,其中转立案19件。  

从调查情况看,上半年群众来信来访总数和反映县级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的举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反映科级干部违纪问题的举报有所上升,匿名举报虽然仍占受理举报件的多数,但署名举报有所上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8.7%;  

群众诉求主要集中在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以权谋私、国家、集体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决策不透明,特别是财务、财物管理和分配不公开,群众知情权得不到满足;企业改制中的一些遗留问题下岗职工的生活无保障;破坏投资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个别部门和单位对群众正常上访反映的问题不重视,推拖搪塞、久拖不决,群众对这些部门失去信心,选择集体访和群体上访;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虽然给予处理,但达不到预期目的重复访或个别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处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引起的越级上访。  

二、顺应群众诉求 强化信访监督的主要做法  

1、顺应群众诉求 明确了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利益的信访举报和信访监督工作方向,  

“群众利益无小事”,以维护群众合法合理的意愿和要求是昌吉州纪检监察机关时刻坚持的信访工作思想。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中反映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相当集中,如违法违规征地,贪污、挪用、克扣农民征地补偿费,损害失地农民的利益;违法拆迁,侵害居民的利益;企业改制破产,不认真落实有关社会保障和安置政策,损害企业职工利益;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医药购销领域价格虚高、医疗服务开单提成、收受红包;随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加重农民负担等。昌吉州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紧紧盯住这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这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处理,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不手软。建立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整合党纪检查举报中心、自治州维护廉政举报中心、自治州纠正行业部门不正之风投诉中心人力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及时受理、认真调查、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同时,通过发放信访通知书、整改建议书等加大对信访件办理结果转化的力度,确保群众上访的获益权真正落实到位。  

2、健全制度 构建了信访举报工作的责任体系  

坚持主要领导分片包片制,是昌吉州加强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州纪委常委班子每人常年联系一县(市)和一到两个重点部门,县(市)纪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一到两个重点部门和单位,对联系单位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进行重点指导。重要信访案件直接参与办理和督促检查,加大重要信访问题的办理力度。近年又建立与党委、政府专门信访部门、人大信访部门的协作联系制度,做到信访情报互通,信访资源共享,提高了效率。目前,七个县(市)纪检监察机关都能定期召开信访工作例会,专题研究信访问题,实行重大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即包协调、包督办、包稳定,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增强信访问题处理的领导力度。积极推行全委办信访制度,建立健全信访反馈和回访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了信访问题的及时办理和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信访人回复,真正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3、改进工作作风形成了由被动接访到主动下访的转变  

各县(市)都能通过思想教育,树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亲民思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主管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心声,面对面交流,充分协调各方,促进问题的解决。其次改进方式,采取重心下移的工作方法,变被动接访为服务接访,不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问题多、群众信访频繁的重点单位、重点乡村、重点上访对象和弱势群体等进行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要突出重点,对群众信访活跃的重点单位、重点企业、重点县区、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纪检监察机关顺应群众诉求强化信访监督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