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改局局十一五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0-12-25浏览:2758下载203次收藏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建设“生态xx、和谐xx”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县“十一五”发展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倡导节能减排,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较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职能、当好参谋,服务全县、成绩显著
    发改局作为全县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宏观调控、项目调度、投资管理、谋划长远、推进改革等重要职能。按照这一职能,我局从全县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在投资管理、组织协调、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
    (一)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力促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
    2006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及全县中心工作,认真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制定年度预期目标、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并分解下达工、农业生产计划。对全县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坚持按月小结、季分析、半年总结,为县委、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7.4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05年的32:20:48的“二三一”排序调整为23:37:40的“三二一”排序,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000万元,年均增长33%;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47万人次,年均增长40%;旅游业综合收入6.29亿元,年均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3747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0元,年均增长11%。
    预计到“十一五”末,《规划》确定的54项(预期性指标37项、约束性指标5项、导向性指标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35项可按时完成(即:全县gdp、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构成、地方财政收入、旅游综合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粮豆面积、粮豆产量、橡胶面积、干胶产量、茶叶面积、干毛茶产量、水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蔬菜产量、精制茶产量、酒精产量、高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比重、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重、水利化程度、适龄儿童入学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末总人口增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5个指标均在可控制范围内。
    (二)深化各项改革 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年来,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应对,努力运作。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工作着力点,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政府、经济、农村及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监督、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二是积极推进投融资、财税和金融等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对项目投资进行管理;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财经秩序进一步好转,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财税金融体系。三是继续深化农村领域体制改革,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不断完善以明晰产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和现代林业服务体系。四是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取消农村及城区学生杂费、书本费,免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教育负担,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非公经济发展,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
    (三)全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五年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扩内需、促发展”的要求,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结合县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大对国家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力度,控制大量占用土地,耗费资源的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投向,调整投资结构,建立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投资体系。在实行县级领导挂勾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制度的同时,我们采取措施,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对在建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查,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管理力度。同时,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大力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狠抓投资项目的实施,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促进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
    期间,我局依托中央、省增加扩大内需资金的支持,项目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道320线佛双桥至打洛、国道214线xx至澜沧线、流沙河一级电站、南果河电站复建工程、云麻纤维加工厂、鑫海花园小区建设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末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年均增长1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1.62亿元。
    在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中,中央、省下达我县的扩大内需投资投资项目共80个,投资计划总额为21514.61万元。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底,中央、省共下达我县四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43个,年度投资计划为:5787.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97.36万元,省级配套446.04万元,州级配套144.94万元, 县级配套759.34万元,其他投资40万元);2010年6月30日上半年,中央、省共下达我县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37个,年度投资计划15726.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9.17万元,地方配套828.76万元,银行贷款3780万元,其他投资3109万元)。中央和省的投资计划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发改局局十一五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