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陇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12-23浏览:2215下载295次收藏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对陇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在优势产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陇西县作为农业大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而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就必须认清发展现状,破解制约因素,明确努力方向,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快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紧紧围绕“基地标准化、加工精细化、市场开发化、服务一体化”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升级改造,为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抓基础性配套,农业条件明显改善。坚持以梯田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和耕地质量建设,全县梯田面积达到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120万亩的64%,土地产出率得到有效提高。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累计购置补贴农机具300多台,投入补贴资金90多万元,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65万千瓦。全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累计修建灌溉支、干渠420公里,全县可浇灌耕地达到18.5万亩。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初步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田间道路网络化的目标。通过多年建设,全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基础条件。  

二是抓战略性调整,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走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全县优势产业区域进一步拢合,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全膜玉米等为主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马铃薯产业上,形成北山、西北山商品薯、渭河沿线早熟型地膜马铃薯和南山淀粉薯三大生产区域;中药材产业上,形成以菜子、碧岩为中心的大黄(当归)、以文峰、巩昌为中心的黄芩(款冬花)、以首阳为中心的黄芪、以西北山为中心的党参(板蓝根)和以北川为中心的柴胡五大生产区域;玉米产业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全县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草食畜牧产业上,全县牛、羊、猪养殖数量分别达到5.5万头、33.5万只和28.5万头,仅规模养殖户就达到5700户。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几乡一业”,菜子大葱、崖坪辣椒、巩昌甘蓝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抓多渠道扶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资金倾斜、技术扶持、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年都协调金融部门支农资金8000多万元,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并从县级财政拿出500多万元资金,对新建百吨以上马铃薯贮藏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种养大户进行适当补贴。同时,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专人蹲点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等方式,对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培训企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示范户近3000人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扶持和引导,全县已发展加工、营销、仓储等各类大小农字号企业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0多家,申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5家,涉及中药材、马铃薯、肉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多个行业(中药材行业10家、马铃薯行业2家、生物制品行业1家、肉食品行业3家、物流运输行业1家)。马铃薯、中药材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2万吨和2.5万吨,通过龙头企业经销各类农副产品达到50多万吨,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抓市场化运作,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坚持“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网络,相继建成了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清吉洋芋批发市场等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完备、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陇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