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我县文化体育工作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指导监督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 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文化活县”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树立新观念、明确新目标、落实新任务、实践新要求”的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县文化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现将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理论、技能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一是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省、市、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及文化、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二是专题教育坚持不懈。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风廉政知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及“禁毒防艾”知识学习教育,尤其是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自觉性,提高依法办事水平,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召开了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会及农家书屋、农民网络培训学校管理培训会,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及农家书屋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选送10余人参加省市各类文化体育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文体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文体工作发展的新需求。
(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初步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成效显著。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设备不断完善。2010年开工建设的雅邑、泗南江、坝溜、景星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竣工顺利通过验收,并为各文化站配发了5台电脑,通关镇等九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在年内也相继开工;为文武乡等六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发电脑6台;为联珠镇、新安乡综合文化站配送摄像机、单反相机、打印传真一体机、电视机、dvd影碟机及专业舞台音响设备各一套。二是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配备共享工程硬件设备一套(含应用服务器、交换机和30台业务终端机及相关配套设施),新安、鱼塘两乡(镇)农民网络培训学校配备共享工程硬件设备各一套(含应用服务器、6台业务终端机及投影机、投影幕),项目建设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为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全国文化优秀成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三是启动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项目建设。在新安乡布竜、莫约、挖岩,泗南江乡千岗村委会启动了提供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宣传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并具有示范推广效能的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奠定了硬件保障。四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见成效。完成“农家书屋”建设49个,涵盖全县15个乡(镇)49个村委会,那哈乡实现村委会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五是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通关镇、鱼塘乡、新安乡安装全民健身路径三套;为龙坝乡竜宾、文武乡文武村、龙潭乡龙潭村等配送了标准篮球架10副,推动了全民健身的纵深发展。六是县文化馆修缮工程有序推进。
(三)群文群体工作有效开展,文艺创作推陈出新、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开展。一是群文工作成绩喜人。县文化馆开办了书法、古筝、声乐、钢琴、小提琴、吉他、舞蹈等培训班,培训人次达300余人;农村群众文艺蓬勃发展,龙坝乡石头寨文艺队、联珠镇者替村勐簸文艺队被普洱市表彰为农村业余先进文艺演出队;内部刊物《阿xx》发刊四期2000余册;《文体简讯》面向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发行11期,撰写信息70余篇,其中省级刊物(网络媒体)采用7条,市级刊物(网络媒体)采用53条,县级采用10余条。二是文艺创作推陈出新。全年共计发表学术论文8篇(国家级1篇,省级1篇,市级6篇),音乐创作省级刊物刊发2篇;在第三届普洱市民族文化艺术节中,展出我县美术作品10件、书法作品9件、摄影作品8件,选送的哈尼族原生态歌曲《玉苛科》荣获演唱一等奖,《家在阿xx》荣获音乐创作二等奖,舞蹈《雅迷吾着》、《龙踨欢歌》分别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及三等奖;在第二届普洱市老年文艺汇演中《双胞之家阿xx》荣获二等奖,舞蹈《卡多三弦舞》及小品《夕阳无限好》分别荣获三等奖。三是认真学习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发展。春节期间在太阳广场、北标园、文庙、体育场等活动场所组织了庆新春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焰火晚会、大型游园、春节男子足球赛及群众拔河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4月在太阳广场开展了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及藏族等民族民间广场舞蹈培训,参与人群达3000余人;8月全民健身日期间,全县各行各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9月组织开展了第九届“澜沧江杯”篮球运动会,全县共有乡镇、单位代表队28支、299人参赛,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全民健身热情;12月鱼塘乡组织开展了第五届文武、龙潭、鱼塘三乡联谊体育运动会,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纵深发展。
(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实施“文化惠农”工程,我县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享有。2010年县电影院引进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一套,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年共放映1790场,其中县城放映580场,乡(镇)村寨放映1210场,逐步解决了农村地区“看电影难”的问题;图书馆分编上架图书324册,期刊1220册,收集地方文献28种36册,到馆读者41223人次,借阅图书29223册次,借阅26537人次,阅览18227人次,新建图书流动服务点2个、“关爱留守儿童图书流动点”1个,流动图书520余册,举办“六一读书活动”三次,读者达507人,有效缓解了城乡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县民族歌舞团全年组织“送戏下乡”3次,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圆满完成了省民运会、市民运会及普洱茶节等省市县各项活动的演出任务,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三普”、“非遗”申报取得新突破。一是三普工作有序推进。对全县文物普查数据进行全面校验,对出现的缺项、不标准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及时查缺补漏,完成电子表格录入100项(99项不可移动文物,1项消失文物),完成率100%,5月份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10月份数据汇总顺利完成;起草制定的《xx哈尼族自治县碧溪古镇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2010年7月29日通过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突破。建立了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市、县三级名录台账,其中省级名录1项、市级名录24项、县级名录29项,储备名录10项;民间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族民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芬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代表性传承人。现正积极申报普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三是图书古籍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了解和掌握了我县个人及单位收藏的1911年以前书籍55种88册,年代不明的待定书籍20种147册,派出两个调查组分别深入全县十五个乡(镇)开展普查工作,目前图书古籍普查已进入年代辨别认定、数据整理、文献资料图片装订汇总阶段。
(六)加强业
文体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本文2010-12-19 16:38:10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400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