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少数民族贫困村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2-14浏览:2971下载280次收藏
 

根据上级职业部门的工作安排,今年2月份以来,我们对全乡10个村民委的70余个贫困村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就贫困人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一些剖析,面对他们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的贫困原因,就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有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官寨乡民族特困村分布在10个村民委70个自然村,涉及3159户14748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多是山区,耕地面积少,大部分属于石漠化地,人均有粮320余公斤,人均纯收入680余元。安居工程:至2010年3月,有危房户1067户,杈叉房102户,篱笆房52户,茅草房10户。人畜饮水:无小水窖1244户,缺水3个月786户,吃水 3公里 以上1257户。基础设施建设:有67个自然村不通公路。素质教育:大学生23人,中专生92人,高中生168人,初中生1421人,小学生2920人,文盲10158人。产业发展:八角26亩,油桐1043亩,核桃988亩,经济林624亩,牛4288头,马945匹,羊4003只,猪7525头。  

二、贫困成因分析  

(一)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贫瘠,耕作层浅薄,种植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加之当地群众贫穷,农用物资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较低,广种薄收。  

(二)由于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大坡脚村受过小学及初中教育人数4341人,占总人口的29.4%,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众普遍存在复盲现象。文盲众多造成科技推广应用能力较弱。  

(三)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环境恶劣、建设条件差,特别是道路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民族聚居区的人流、物流,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住环境、生存环境都比较差,缺医少药、缺教、缺水、缺粮的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出行难、读书难、看病难、学科技难,商品交易难,与外界交流难普遍存在。  

(四)产业单一,缺乏后续支撑,持续脱贫及发展后劲不足。由于经济基础起点低,少数民族群众无力发展其他产业,产业单一,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种养业,贫困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仍停留在600—695元每年的水平上。  

(五)科技意识淡薄,因灾因病致穷现象突出。一是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环境条件不具备,在种、养业方面抵制自然灾害能力非常脆弱,特别是在牲畜饲养方面,疫病防治能力差,因灾致贫现象突出;二是由于居住区缺医少药,群众看病就医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三、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几点建议  

如何解决民族特困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问题,是扶贫开发部门、民族宗教部门的首要任务,搞好此项工作,是不断研究探讨的主要课题。新世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创新工作机制,用切合实际的措施去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使之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完全依靠贫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少数民族贫困村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