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以工代赈先进做法与经验
抢抓机遇 敢为人先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推动古蔺新跨越
——记古蔺县以工代赈先进做法与经验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受地理、气候、科技等诸多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866元。近年来,在省市以工代赈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立足县情,抢抓机遇,积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以工代赈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262个,累计投资 3亿多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近1亿元,县级整合资金 2亿多元,项目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17%;完成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2元。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自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将以工代赈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抓手,作为一项事关群众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长远工程来抓。
(一)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将以工代赈项目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规划,全面统筹,大力推进。建立县级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在“十一五”规划中统筹部署,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安排。
(二)搭建一个组织平台。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项目建设有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有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分管领导具体抓,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明确要求县领导责任用30%以上的精力、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具体负责任人用100%的精力抓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三)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将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县领导,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名部门或乡镇领导,一个专门队伍的“包保责任制度”。责任县领导每周至少深入项目现场1次,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责任落实人蹲点专抓,每日跟进。相关部门实行跟班服务,排忧解难。统筹调配要素资源,对项目建设用地、用电、用水等要素优先保障。优化服务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对项目涉及国土、建设、环保、发改等部门的审批事项,采取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等方式限时办结,为项目实施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所需。
二、创新机制,发挥资源叠加效应
为高标准推进以工代赈项目,我县认真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工代赈项目推进四大机制。
一是以最大的范围整合资源。为解决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过程中资金制约问题,我们推行资金整合“1+3”模式,即采取“项目资金+部门整合、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的组合式投入机制,充分整合农业、水务、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成片对
某县以工代赈先进做法与经验
本文2010-12-13 11:33:59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353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