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我县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2-08浏览:2116下载164次收藏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的“三农”问题,推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经过对全省83个县(市)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0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县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61位(全市第6位),比2006年的75位,进了14位。全省83个县(市)县均gdp为32.4亿元,全市为13.1亿元,**县为15.6亿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8%,比2006年增加2.1亿元,提高1.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省位居第53位,比2006年的74位,进了21位。2007年**县人均生产总值为5410元,位居全省第71位。2007年人均实现生产总值位居全省榜首的志丹县为93560元,人均生产总值是我县的17.3倍。
2007年,**县财政总收入为6224万元,位居全省83个县(市)的第63位,比2006年增长43%,增长速度位居17位。83个县(市)平均实现财政收入3660万元,**县高于83个县(市)平均财政收入的2564万元;**县人均财政收入216元,位居68位。人均财政总收入最高的吴起县为18520元,为我县的85.7倍。
(二)、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2007年,**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44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较2006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比重为4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83个县(市)第77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志丹县为93.2%。2007年**县县域城镇化率为21.8%,位居全省83个县(市)第69位。
(三)、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007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0元,位居全省83个县(市)第5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神木县为12636元。2007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2645元低478元,位居全省83个县(市)第5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第一的神木县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03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89元。
(四)、城镇投资增势强劲
2007年,**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79万元,其中城镇投资72866万元,比2006年增长66.9%,增长速度位居全省83个县(市)的第28位,城镇投资位居榜首的延川县完成71.19亿元。
2007年**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情况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完成情况 位居榜首县(市)情况 **县所在位次
 县(市)名 完成情况
生产总值 万元 155820 **县 2037640 53
人均生产总值 元 5410 **县 93560 71
财政总收入 万元 6224 **县 463795 63
人均财政总收入 元 216 **县 18520 68
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 % 43 **县 395.2 1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元 72866 **县 711878 46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66.9 **县 190.0 28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8.8 **县 93.2 77
城镇化率 % 21.8 **县 57.0 6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从业人员数比重 % 46.2 **县 66.4 30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 18.5 **县 99.5 44
婴儿死亡率 ‰ 16.68 **县 0.78 6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7740 **县 12636 59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167 **县 5034 54
有线电视入户率 % 13.3 **县 54.9 65
初中毕业升学率 % 51.0 **县 99.9 67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 59.4 **县 92.1 48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过小,三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07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10元,只达到全省83个县(市)平均水平11200元的48.3%,全市平均水平6927元的78.1%,与省、市的水平差距甚大。2007年,全县三次产业比例为44.4:15.4:40.2;全省的为11.1:54.3:34.6;全市为27.4:31.1:41.5。与全省、全市相比,全县三大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尤其是第一产业的比重远远高于省、市水平,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又偏低,这样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结构性障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比重高,但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关联度小、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趋于平稳。
(二)、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率水平低,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
**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经济实体几乎没有,农产品深度开发和加工环节也非常薄弱,使得农民增收困难。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我县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