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提纲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0-12-07浏览:2472下载196次收藏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材料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文化;建设;重要力量。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这就是“三个文明”之间的基本区别,它们分别标志一定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政治活动和政治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这三个方面的进步程度。但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结构的基本构成,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政治进步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方面,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密切联系,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因此,要把握政治文明的涵义,有必要对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一番考察。就它们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可以说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政治文明是保障。对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一方面,政治文明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之上;另一方面,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和法制保障,使之更加健康、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
     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当代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不完成好这个任务,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伴随着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走。”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给予人的精神世界以积极健康和科学进步的影响,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能够最有效地引导人们建构健康进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科学知识体系,抵制和摒弃一切腐朽、落后、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一句话,它应该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人的素质往动分工的变化,思想往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的推动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标志。人的素质是历史性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人的素质高低、人的教育程度如何,具主导性的作用。它的执行和实现也是靠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培养造就千百万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才会有希望。因此,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目标在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思想水平、审美水平,进而提高人民的素质。
    文化事业要繁荣发展,就要进行体制改革,因为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的文化体制已不具有这种经济基础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中国加入世贸,外国文化市场必然冲击中国的文化市场。文化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真正起到兴一方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宽思路,依托市场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文化产品大多具有商品属性,应该也可以进入市场,实行等价交换,但精神产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在社会主义特定条件下,其价值体系和功能有着其特殊的含义,作为国办文化产业能否在文化市场坚持导向事关重大,毫无疑问,它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作为产业,我们又不能不重视投入与回报的问题。过去那种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没有社会效益的精神产品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有生命力,而没有经济效益,无人问津的精神文化产品也绝无社会效益可言。所以要提高人民素质,发展经济、政治,首先要搞好文化建设。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文化。
     首先,它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化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历史范畴,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它有浓郁的民族性。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主体的能够不断延伸和发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它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深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提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