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保证全县“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明显扩大
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县个体工商户6429户、私营企业926户,对比2006年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数640户、私营企业144户,每年分别以近60%和45%的速度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不仅从量上有所发展,更在实力上有很大提高。全县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是2005年的3.72倍,年均增速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7户增加到2010年的43户,增长1.5倍,年均增速17%;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可实现29亿元,是2005年的6.1倍,年均增速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0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速41%。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户,超7000万元的企业5户,超5000万的企业9户,超1000万的企业21户,基本形成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经济撑力明显增强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在全县gdp中所占比重为31%;到2010年末,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5.2%。“十一五”期间,我县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年平均增速达到7.34%。2010年民营中小企业上交税收 1.3 亿元,占地方税收的75%,成为地方财税快速增加的重要支撑。
(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1.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逐步起兴
舰船燃机长试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10万吨复合肥项目首期竣工投产;30万吨烯烃项目实施单位已在开江注册;民用天然气场镇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境内天然气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全县天然气井口已达64口,年采输气能力达30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0.1亿万元,资源税费0.5亿元。
2.煤电产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煤电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全县合法煤矿18户,生产能力183万吨/年;洗选生产企业8户,原煤洗选加工能力125万吨/年,机焦生产企业2户,年生产能力30万吨/年;电力生产企业1户,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00千瓦,自发电6667万度,预计2010年可实现电力供应1.5亿度,其中工业用电6000万度。另外,梨梨生物公司余热发电、铮锋能源余热发电、舰船燃机附产物发电等得到有效培植。预计2010年,煤电行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21.6%。
3.农产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引导,我县粮油、油橄榄、银杏、粉葛、豆制品、水禽等加工生产初具规模。2010年,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预计2010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15%。
4.五金工具行业止滑回升
“十一五”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支持,五金工具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强对外合作,开发出同步带轮、联轴器、不锈钢铸件、多功能快速台虎钳、佛具等10多个新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同时,引进消失模铸造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行业呈现止滑回升的良好态势。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预计2010年,五金工具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4.3%。
5.建材行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建了金鑫陶瓷、龙建砼业、三禾木业、荣宝板业、金山建材等企业,产品由传统的砖瓦、水泥、碎石等向新型建筑模板、晶光玉石板、空心砖、商品混凝土、纳米瓷漆等多样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传统建材为主,新型墙体材料为辅的发展格局。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预计2010年,建材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8.3%。
(四)技术进步不断推进
按照“做大、做精、做强”的基本思路,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这个核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帮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作关系,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素质。2006以来,全县共实施在建技术改造项目62项,完成总投资32亿元,有30个项目入围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8项,技术创新投入1.3亿元。全县已有9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户企业被纳入省“小巨人”计划,1户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企业被评为市级研发中心。开江油橄榄荣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峨城杀菌钱包纳米杀菌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绿升”牌初榨橄榄油、“梨梨”牌高麦芽糖浆先后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
(五)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1.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为打造开江工业新亮点,构筑开江工业新平台,集全县之智,倾全县之力,奋力加快了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区建设投入总计1.1亿元,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26平方公里)。已有7户企业入驻集中区,正抓紧实施建设,1户企业竣工投产。另有10余户企业及项目与集中区签订了入驻协议和递交了入园申请,意向投资18亿元。今年还将启动开江县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任市、回龙等两个园区的规划工作。
2.区域布局不断完善
以梁双路贯通的任市、新宁、普安、回龙为中心,各自分别形成的产业特色。以普安为中心,形成以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低污染产业集群和传统五金产业。以回龙、永兴为中心,形成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煤焦冶化电特色产业群。以任市为中心,依托铁路运输,搞好建材开发和以梨梨生物为龙头的大宗规模企业群,形成产业链。相互补益的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全县工业发展模式逐步走上了稳定、健康、快速、协调的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煤电、特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五金工具、建材等5大主导产业。
二、“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工业发展自身来看
一是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支撑, 缺少知名品牌,规模优势和集团优势尚未形成。二是层次低。非资源性产业少,资源依赖性强,无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产品,产业链短,配套能力弱,效益差,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组织结构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三是项目少。主要是支撑项目和优势项目缺乏,尤其是工业大项目少,严重滞缓工业发展。
2.从工业发展的环境来看
一是基础配套设施与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目前全县的基础设施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较发展需要仍显不足,特别是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二是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工业发展的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环境保护等“瓶颈”没有突破。三是创业氛围不浓。全民创业、全民招商的氛围不够,大办工业的氛围没有形成。部分企业主思想解放不够,小富即安,创业激情不高。
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的优势
1.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一是国家出台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为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注入强大活力。二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更加注重发挥西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的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将进一步延续,投资倾斜将进一步明显。三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建设,必将为我县全面、快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成渝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成渝经济区“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我县被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环渝腹地”区块。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我省将按照“一极、一轴、一区块”进行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两区、两枢纽、三中心、五基地”,随着规划的实施,成都、重庆、达州的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其辐射带动能力将不断增强,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借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3. 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开江县是四川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今后国家和省赋予所在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扩权试点县
县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文2010-11-30 13:21:23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