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11-28浏览:2667下载220次收藏

    xx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龙泉山脉北段南麓,地处东经104o26′36″-105o10′17″、北纬30o31′57″-31o17′05″,东邻三台,南连大英、乐至,西靠金堂、广汉,北接旌阳、xx和绵阳,全县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幅员2063平方公里,丘陵、山地占70%以上。xx属亚热带湿温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总降雨量880毫米、日照1310小时。

罗(江)桂(花)公路纵贯南北,成(都)南(江)公路横贯东西;成(都)达(川)铁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横穿xx南面乡镇;按照规划,到2030年,将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仓山、辑庆-兴隆、黄鹿、等重点镇为依托,以干线交通系统为纽带,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重点”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遂阿高速在城北设置出入口,城区道路网通过德中快速通道与高速公路进行衔接;成南巴高速公路在西南方向设置出入口。

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贸易。使得我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特色农业现状

我县具有悠久的种养历史,通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征日趋明显。粮油(优质稻、双低油菜)、生猪、蔬菜、蚕桑、中药材、食用菌、水稻制种为优势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

(一)特色产业发展优劣互现

1、粮油生产全国驰名

我县是粮食生产大县,耕地面积103.56万亩。优质稻:是全国和四川省优质水稻发展优势区域,水稻品种资源丰富,生产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优质稻产业开发能力强;双低油菜单产居全省前列,是全国高产区之一,已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发展区域。同时,我县也是水稻制种大县,凯丰杂交稻种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并远销越南,年均产值近2000万元。

2003年至2010年,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大幅度增加,6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2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2010年总产84.51万吨,再次刷新我县粮食生产纪录,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做出较大的贡献。

2、畜牧产业稳步发展

2009年,我县出栏生猪164万头,年产小家禽畜3148万只,是全省、全国生猪主产县;牛、羊年出栏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年来,我县加强产业引导,积极招商引资,建立规模养殖基地,涌现出如龙凤养殖、奉献养殖等一批年产生猪上万头的集约化养殖场;引进浙江温氏集团,辐射带动全县小家禽畜的规模养殖,引进河南众品公司和宜宾五粮液集团对我县生猪进行屠宰及肉类加工,我县畜牧主管部门将检验检疫工作常抓不懈,保证了我县畜牧业的稳步发展。

3、食用菌产业壮大发展

xx是四川乃至西部的食用菌生产大县、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和四川省、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食用菌项目支持县”。xx食用菌历经30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年通过建基地、做示范、帮大户、扶业主、树典型、创品牌,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力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并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欣欣向荣景象,成为基地百姓增收的骨干品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2009年,全县栽培食用菌32213万袋,总收入达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52.97元;规模以上食用菌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33892万元,利税2239万元,带动11.8万多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我县被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中药材、食用菌、玉米)培育县”,xx姬菇、xx毛木耳和来金燕木耳方便食品荣获德阳市第三届农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

4、蔬菜产业发展提速

我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蔬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南面加工外销蔬菜区、中面早市蔬菜区、北面特色及反季蔬菜三大优势区域。产业集中度较高,播种面积10000亩以上的乡镇5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8个。市场品种丰富,供应平稳,供需两旺。

2010年,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完成了龙台镇天堂村、金鱼村,南山镇三马村、洪波村155100平方米复合材料大棚建设和东北镇奉献蔬菜园、凯江镇县农场32832平方米钢架大棚建设,使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25000余亩。

5、中药材产业独具特色

我县龙泉山区特别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其中丹参、白芍、菊花是我县的名优药材。丹参和白芍主产于xx县,《xx县志》、《中国药典》、《中国重要辞海》等专著分别对其进行了很高的评价,认为xx是丹参和白芍的道地产区。“xx丹参”以根粗结实,色朱味浓著称,部分产区丹参因丹参酮Ⅱ含量高于国家标准而畅销全国并出口。我县丹参具有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的优势,已成为部、省共建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丹参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丹参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8年“xx丹参”和“xx白芍”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xx丹参”还通过国家质监局认证并荣获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2009年我县荣获“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丹参基地”、并被省农业厅、财政厅和发改委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中药材、食用菌、玉米)培育县”名单。

 201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3万亩,产量2.26万吨。

6、蚕桑产业暂入困局

我县的蚕桑生产及丝绸加工曾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也小有名气,最盛时期年产茧5500余吨,但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受阻,经济效益下滑,农村有毁桑的苗头出现,蚕茧生产步入困局。当前,各级政府正积极引导蚕农,稳定桑园面积,共克时艰,待到金融危机过去后,又将成为我县农村的经济增长点。

7、果树生产亟需提高

我县现有果树9.3万亩,已初步形成以梨、桃、柚三大水果为主的果树生产格局。2009年水果总产3.9万吨,产值9700万元。其中:xx柚3.5万亩,产量14500吨;梨2.25万亩,产量7000吨;桃1.1万亩,产量5700吨;其它水果2.45万亩,产量11800吨。普遍存在品种老化、单产低、品质差的缺陷,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较低。

(二)农业龙头组织带动力增强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增强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加强了扶持,促进了农业龙头组织的发展。涌现了雄健粮油、万凤粮油、颜氏面业、龙凤养殖、奉献养殖、奉献蔬菜园、浙江温氏集团、河南众品公司、百味园、逢春制药、三川外贸、同兴天然药业、天然生、宏源酿造、金贵酿造、来金燕食品、西眉酒厂、荣兴实业、阳光盛源、清河菌业等农副产品生产经营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仅有14家,缺乏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特色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

我县初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化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是主要形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雄健粮油建有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面粉近20万吨;温氏集团在xx的合作养殖户达700余家、年上市小家禽1200余万只;同兴天然药业在xx石泉、集凤地区建成标准化gap药源基地3000亩,丹参保健袋泡茶年产能达到5000万袋。

兴隆镇食用菌协会和玉兴镇食用菌协会、“xx县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xx县富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xx县维民丹参专业合作社”、 “xx县天府鹰山水果专业合作社”、 “xx县绿白水果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在辑庆镇,南山镇,南华镇,富兴镇,青市乡,通济镇,玉兴镇,广福镇,仓山镇,集凤镇,石泉乡,合兴乡等12个乡镇组建培植了12个规范的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

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日渐突出的土地粗放经营与撂荒问题。201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2832起,流转面积94681亩,参与流转农户35339户。

三、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少,二、三产业资金投入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资金

由于我县财力有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XX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